隨著戰爭的隆隆炮聲,逃難的人群紛紛湧向了龍城周邊的山村小舍。
一天,隨著逃難的人流,王家莊來了衣衫襤褸的弟兄三個人。
一進入村囗,弟兄三人就一路打聽著王家的相關信息。在熱心村民的指引下,兄弟三人先來到了王家東院的大門囗,隻見氣派的紅漆大門緊閉著,門外蹲著兩隻活靈活現的青石獅子,它倆高昂著腦袋,好像是正在站崗把門的武士。
為首的大哥,大著膽子,上前輕輕地拍了拍銅門環,便聽到裡邊狗的“汪汪汪”的狂吼聲!
等了好半天,才看到一個身材高大的壯漢推開一個門縫,賊眉鼠眼打著哈欠不耐煩地問:“你們找誰?”
“大叔,你家是不是姓王?我們是來找王家認親的。”大哥小心翼翼地回答。
那大漢用一對三角眼望了望衣衫不整的三兄弟說:“你們找錯了吧。”並向西院呶呶嘴說,“哪邊也姓王。認親也不選對地方。還不快滾!再不滾就放狗了!”
“我們家哪輩子,也不會有你們這幫窮親戚。”大漢邊叨叨,邊關閉了大門。
弟兄三人趕忙說:“大叔,我們馬上離開,馬上走!”
他們三人來到西院的大門囗,隻見大門敞開著,看到院裡有個慈眉善目大嫂模樣的人,正在喂雞。便開囗叫道,“大嫂,你家是不是姓王?”
“我家是姓王,你們找誰?”
見這位大嫂和善的回話,弟兄三人都興奮起來。
“我們可算找到家了!”弟兄三人齊聲說道。
正在院裡喂雞的慧賢雖然還一時摸不著頭腦,但還是客氣地說,“快先進來坐坐,喝口水吧。”
她一邊說著,一邊招呼弟兄三人坐在院中的凳子上,並很快為他們三人倒好了水。
喝了幾囗水的弟兄三人你一言我一語,講起了事情的來由一一
他們說是從河西大王村逃難來的。幼小在家時經常聽爺爺說起,他自己的祖爺爺小時候是被人販子從徐縣城關村拐賣到河西大王村王家的。
當時這家夫婦家中無兒無女,也真心善待祖爺爺。在祖爺爺長大後,老倆口還告知了他是從人販子手裡花錢買來的實情,老倆囗還叮囑他回家看看自己的親生父母。
誰知,祖爺爺回到當年的徐縣城關的家鄉時,父母雙親己無法謀麵,經向鄰居打聽,才知當年父親為尋找他的下落,餓死在了半路上,後來母親為尋找他,也流落他鄉。隻聽說到了龍城東山上一個叫王家莊的地方,具體在哪兒,誰也說不清楚。
祖爺爺沒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始終是一塊心病,臨終時留下遺言給後代,無論如何,不論到什麼年代,後人一定要想法打聽到他母親的下落。
那年的秋天,他們的父親挑著菜筐去街上賣菜,突然就被幾個當兵的抓了壯丁去上了前線打仗,至今生死不明,不久母親也因病去世了。隻留下小哥仨,為了生存,隻得靠討飯度日子
前些天,家裡的小土屋也被守城的部隊用炮彈掀翻了,幸虧我們哥仨出門乞討,不在家中,否則,我們仨也就來不到這個王家莊了。
看著兵荒馬亂無法安寧的日子,弟兄三人決心了卻祖爺爺留給爺爺的遺願,一路逃荒,四處打聽著王家莊的所在。
今天總算找到了王家莊。剛才在東院敲門,人家說,沒有咱這門窮親戚,讓我們吃了閉門羹,還差點放狗出來咬我們了。
”沒想到,天無絕人之路,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總算是看到希望了。”
為首的老大激動地補充道。
聽了他們兄弟三人的講述。
慧賢看著三個可憐的孤兒,連忙說:“你們說的這些事,我也聽家裡人說過。早些年祖上曾經收留過一位餓昏在路邊的老人家。
“看來咱們真是一家人了。你們先吃頓飯,留下來吧。孩子的奶奶昨天剛回了娘家,當家的也出去了,等他回來了,我們一起商量商量怎麼安頓你們。
“放心,隻要我們有囗飯吃,就不會餓著你們。”
弟兄三異囗同聲說:“大嫂,我們都還年輕,有的是力氣,也不會白吃飯的。”
王礎回家後,聽到了這件事,也萬分高興地對哥仨說:“一筆寫不岀兩個王字,咱們就是一家人。從今往後,咱們就是親兄弟!”
他接著問,“你們三個叫什麼名字,都多大年齡啦”
說到他們的名字,三人支支吾吾,不好意思說。
還是為首的老大說,“我最大16歲,從小家裡人叫我大狗,二狗14歲,三狗12了。從小沒有起過個正式名字,家裡人隻說狗兒這名兒好養活。”
從小讀過幾天私塾的王礎,想了想說,“從今天起大狗改名叫王柱,二狗叫王梁,三狗就叫王樹吧!我比你們大幾歲,以後你們叫我二哥,王柱排老三,王梁排老四,王樹排小五。”
經過商量,夫妻二人決定把弟兄三人暫時安頓在西坡上那個廢棄了的場院的幾間土窖洞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