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夜晚,風繼續呼嘯,仿佛在為何進的成功而歡呼,又仿佛在為蹇碩的失敗而歎息。
蹇碩與董太後的計劃最終走向了破產。這是一個充滿陰謀與權謀的時代,每個人都懷著自己的野心和計劃。
蹇碩,一個曾經權傾一時的宦官,他聯合董太後,密謀著推翻何家兄妹的統治,試圖在朝廷中重新樹立自己的權威。他們的計劃精密而複雜,涉及到宮廷的各個角落,每一個步驟都經過深思熟慮。然而,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他們還是低估了何家兄妹的手段和決心。
兩天之後,一切計劃都化為了泡影。何家兄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操縱了朝局,使得時年14虛歲的劉辯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史稱漢少帝。
漢少帝即位後的第四日,朝堂之上,風雲變幻。何家兄妹,以少帝之名,頒布了一道震驚朝野的詔令。這道詔令以“三統”理論為基礎,寓意著天、地、人三者的和諧共輔,以彰顯其神聖與莊嚴。
“夫天、地、人道,必須輔佐,以昭其功。”少帝的聲音雖稚嫩,卻充滿了威嚴。在這句話的引領下,袁隗,這位後將軍,因其德量寬重,世代忠恪,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榮耀與權力。
袁隗被封為太傅,錄尚書事,這標誌著袁家首次超越了“三公”的地位,成為了“上公”。這不僅是一種榮譽的象征,更是一種實權的體現。袁隗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首相”,握有朝政大權,決策國家大事。
何進與何太後如此安排,用心良苦。他們希望袁家主管文事,何家主管武事,通過袁紹在袁隗與何進之間的協調,實現剛柔並濟,兩全其美。這種權力分配,既保持了皇權的威嚴,又確保了朝政的穩定。
虛君位,兩分權,袁與何,共天下。這樣的安排,讓人想起了周成王初年的“周召共和”。在這個新的政治格局中,袁隗與何進,如同周公與召公,共同輔佐少帝,共同治理天下。
這一刻,朝堂之上,氣氛莊重而肅穆。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了這個新的政治格局所帶來的變化。袁隗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他知道,從今天開始,他將肩負起更重大的責任,為天下謀福祉,為少帝保駕護航。
而何進與何太後,則靜靜地站在一旁,目光深遠。
劉辯的登基,標誌著何家兄妹在權力鬥爭中的勝利,也預示著蹇碩與董太後的計劃徹底破產。
在洛陽的深宮之中,蹇碩的麵容陰沉如水,他的計劃失敗,讓他心中充滿了不甘與憤怒。他坐在昏暗的房間裡,眼中閃爍著複仇的火焰。
在洛陽深宮的陰影中,蹇碩秘密地會見了張讓等常侍。這是一個昏暗的夜晚,月光被厚厚的雲層遮蔽,隻有微弱的燭光在房間裡搖曳,映照出他們緊張而決絕的麵容。
何進擁立少帝劉辯後,便開始著手對付那些曾企圖殺害自己的敵人。其中,宦官蹇碩成為了他的首要目標。
袁紹,作為被宦官黨錮了16年的黨人領袖,自然對宦官充滿恨意。他看到了除去宦官的機會,便與一些門客聯合勸何進說:“宦官與董太後禍亂國家多年,大將軍理應將其除去。對方現在一心要殺害您,您就在兵營裡好好待著,千萬不要進宮。最好再派個可靠的人,帶禁衛軍到宮裡負責保衛。”何進深以為然,決定采納袁紹的建議。
於是,何進連靈帝的葬禮都不參加,專心致誌地準備對付宦官。他派遣虎賁中郎將袁術率領200名精兵,到宮中代替宦官值勤,以確保自己的安全。
與此同時,蹇碩也意識到了形勢的嚴峻。他給中常侍趙忠、宋典、郭勝等人寫信,呼籲他們聯合起來,捕殺何進一黨,以除私仇並輔國家。他在信中寫道:“大將軍兄弟秉國專朝,又與天下黨人陰謀殺害先帝左右,消滅宦官。隻是因為我蹇碩統領西園禁兵,他們還在猶豫不決。現在我們必須聯合起來,捕殺何進一黨,除私仇以輔國家。我雖有此計劃,如果你們不合作的話,事情想成功也很難。”
然而,蹇碩的呼籲並未得到宦官們的積極響應。他們深知何進的實力和決心,也明白與何進為敵的後果。因此,他們選擇了保持沉默,不願意卷入這場權力鬥爭的旋渦中。
郭勝,南陽郡人,與大將軍何進同郡。漢靈帝時擔任中常侍,為“中常侍”之一,與張讓、趙忠等狼狽為奸。
郭勝年紀比何進大,多年來一直照顧何家,視之為親戚。
郭勝眼神狡黠,嘴角掛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他悄聲對趙忠和宋典說:“二位,如今形勢微妙,蹇碩那廝已失勢,我們不如借此機會,將他的信交給何進,以示我們的忠誠。”
趙忠麵露猶豫,沉吟道:“可是,這樣會不會讓我們陷入更大的危險?何進此人,心機深沉,不可不防。”
郭勝擺了擺手,自信地說:“放心,我自有分寸。我們隻需將信交給何進,然後靜觀其變。若何進真有野心,這封信便是我們的護身符;若他無意,我們也好趁機表明立場,避免日後被牽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