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手指輕輕劃過地圖,最終停在了白馬縣的位置上。這裡,與他曾經擔任縣令的濮陽相鄰,是他頗為熟悉的地域。
他回想起當年在濮陽的歲月,那時他初入官場,意氣風發。他對這裡的山川地貌、風土人情了如指掌,更在此地積累了一定的民意基礎。他認為,從白馬縣發動攻勢,無疑是一個穩妥且有力的選擇。
然而,這位雄才大略的霸主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戰略細節。
白馬縣雖與濮陽相鄰,但周圍卻是黃河中遊的濮水、濟水、鴻溝、汴渠、浪湯渠等眾多河網交織之地。這些河流如同天然的屏障,限製了軍隊的機動性,尤其對以騎兵為主的袁軍來說,更是如此。
袁紹的戰略計劃迅速付諸實施。袁軍浩浩蕩蕩地向白馬縣進發,初戰順利,很快占領了這片土地。然而,隨著戰線的深入,袁軍逐漸陷入了河網之間的泥沼。
騎兵們在狹窄的河岸上難以施展,原本迅猛的衝鋒變成了緩慢的推進。河水泛濫時,更是給後勤補給帶來了極大的困難。袁軍的優勢逐漸被削弱,而對手卻利用地形之便,頻頻發動反擊。
袁紹站在河岸上,望著波濤洶湧的河水,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悔意。他深知,自己過於依賴對濮陽的了解,而忽視了整體戰略的考量。這場戰爭,原本可以更加順利,但現在卻陷入了僵局。
夕陽西下,袁紹的身影在河岸上拉得長長的。他深知,必須儘快調整戰略,否則袁軍將在這片河網之間陷入更深的困境。而這場戰爭,也將成為他爭霸路上的一次沉重教訓。
沮授、郭圖、淳於瓊、顏良,這四位袁紹麾下的猛將,如同四股狂風,席卷向白馬城。此時,曹操尚未從淮河流域返回,黃河前線的曹軍兵力顯得捉襟見肘。
而此時的許縣,人心惶惶。曹操的未歸,讓這座城池失去了往日的寧靜。百姓們議論紛紛,擔心戰火會蔓延至此。官吏們則忙於安撫民心,同時也在暗自擔憂,不知曹軍能否抵擋住袁軍的猛烈攻勢。
城牆上,守軍的身影顯得格外孤單。他們緊握著手中的武器,目光緊緊盯著遠方,仿佛在等待著命運的審判。而遠處的袁軍,如同烏雲壓境,讓這座城池籠罩在一片陰影之中。
曹操巧妙地布局,先後將劉備、陳策、袁術的舊部納入麾下,每一支部隊的加入都如同為他的大軍注入了新的血液。這些收編的軍隊,雖然數字上或許有著“以一為十”的誇張成分,但即便如此,總人數也絕不少於萬人。
除了這些新加入的部隊,曹操還有自己嫡係部隊的強大支持。
然而,與袁紹的龐大軍隊相比,曹操的兵力雖然不俗,但在裝備和糧草方麵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這背後反映的正是曹操集團與袁紹集團在經濟實力上的差距。袁紹占據著富饒的河北之地,物資充沛,而曹操則相對窘迫。
徽提供的三千連弩以及眾多鎧甲,為曹操的軍隊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與袁紹在裝備上的差距,使得曹軍在戰場上能夠更具競爭力。
袁紹南征曹操的軍隊,其裝備之豪華,堪稱空前。放眼望去,這支軍隊猶如一片鐵甲的海洋,其威武雄壯,令此前任何一支中國軍隊都難以望其項背。
“鎧”,即為鐵甲,這種防護裝備在西漢以前的中國軍隊中極為罕見,大多數士兵仍以皮甲為主。然而,在袁紹的軍隊中,鐵甲卻成為了標配。這些鐵甲堅固無比,仿佛為士兵們穿上了一層不可摧毀的護盾。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馬鎧,那是戰馬披上的鐵甲。在中國軍事史上,這樣的裝備從未出現過。袁紹,這位頗具遠見的將軍,成為了最先在軍隊中配備馬鎧的人。公元200年,他的軍隊中已有馬鎧300具。
此時,沮授、郭圖、淳於瓊、顏良等袁紹麾下將領已將白馬城池圍困兩個多月,然而城池堅固,守軍頑強,使得他們始終無法攻破,反而給曹軍平添了不少士氣。白馬城下,袁軍營帳連綿數裡,旌旗蔽日,但無奈城池依舊巍然不動。
曹軍雖然遠來疲憊,麵臨與袁紹在界橋之戰時類似的困境,部隊隻能分批投入戰場,一線的兵力顯得有限。
然而,在這關鍵時刻,荀攸向曹操獻上了一計:“我軍兵力不如對方,必須誘使對方分散兵力。主公到延津時,可以擺出要渡河北上的態勢,袁紹必定會派兵西進迎戰。屆時,主公便可率輕裝精兵,迅速襲擊白馬,攻其不備,顏良可擒。”
曹操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讚許,微微點頭,沉聲道:“此計甚妙,就依計而行。”他轉身麵向眾將,下令道:“傳我命令,部隊立即在延津一帶集結,務必營造出即將渡河北上的假象,不得有誤!”
消息如風般傳到袁紹耳中,他眉頭緊鎖,眼中閃過一絲驚疑。為了防止曹軍北上,他急忙召集文醜、劉備兩位將領,沉聲道:“曹賊意圖北上,威脅我軍後方,你們二人立即率兵西進,準備迎戰,務必將曹軍阻擋在延津之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