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一個典故“井底之蛙”。
誰是那青蛙?
又是誰給青蛙,提供安全住所的“井”?
所謂的“聰明人”認為,青蛙是目光短淺的,隻會享受,不思進取,不敢外出闖蕩,整日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娛自樂。
但誰又知道青蛙的想法呢?
誰又能明白它的心思呢?
人人樹立以“我”為中心,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彆人都是錯的,所以才有“井底之蛙”的錯覺和片麵曲解。
這個社會將何以發展?
何以進步?
角度不同,出發點就不同,對事物的認知就不同,看法和想法就不同,何必“牽強附會”?自尋煩惱?
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強扭的瓜,不甜。
你就是有身價千萬、上億,不也是與他們躲在這小店裡同飲共坐,共享這美好的夜晚。
張懷忠感慨萬千,突然感覺有點傷悲,有點無奈。
我們每個人其實就是那個“井底之蛙”,隻不過表現的形式不同而已。
到這裡,有種釋然的快感,把杯裡的酒喝了一大口,拿有一個羊腰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
張懷忠笑了一笑,又搖了搖頭。
想到以前過往的事,以及最後遊走於各盜墓者之間,成為“二道販子”,買賣古玩古董,如此的“得心應手”。
那是個瘋狂的時代,也是一個現在想起來讓人“啼笑皆非”的時代,更是一個“憨大膽”的時代。
自從乾了村支部書記以後,就不乾這種違法勾當了,但驛動的心還是以平息。
這個東西來錢太快了,誘惑力太大了。
主要是把以前留存下來的好東西,有的不敢在市場上“明目張膽”售賣,所以隻“出手”給信得過的以前熟悉的老客戶。
樹大招風的道理他還是懂的,謹小慎微,害怕一旦“失手”,得不償失。
雖然市場上也有賣此類青銅器的,一碰到彆有用心的人舉報,就有可能“全軍覆沒”。
克製自己的情緒,節製自己的欲望,高段位的人,不是沒有欲望,而是懂得克製自己。
不是遇到不想要的東西,而表現出無所謂來。
而是在遇到想要的東西,表現出來的淡定從容。
張懷忠想起自己當時,還是很有遠見的,及早用賺來的錢,在市裡買塊地,蓋了房子。
剩下的錢全部用來收購明清官窯瓷器,專門高薪酬從北京聘請兩位大專家給掌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