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參加完牧家祭祀大典之後,便開始著手準備前往長沙赴任一事。
在此期間,他曾與龐理有過一次深入交談。當龐理得知賈誼是因遭貶謫才被派往長沙時,便極力勸說他留在牧家。然而,賈誼隻是淡淡地回應道:“雷霆雨露,均是君恩。”
聽到這句話後,龐理明白了賈誼的決心,也就不再繼續勸解。
賈誼南行,路經湘水。這湘水,便是那位憂國憂民的大詩人屈原投江自儘的所在。
賈誼一路上黯然神傷,愁緒滿懷卻無從排遣,當他來到屈原投江之地,就像是見到了久彆重逢的老友一般,頓時心生憐憫、惺惺相惜之情。
賈誼以屈原自比,仿佛自己也成了那個傷心之人,再次來到傷心之地,心中的哀傷更是與日俱增。
賈誼既感傷自己的身世,又惋惜自己的才華被埋沒,於是揮筆寫下了一篇流傳千古的《吊屈原賦》。
《吊屈原賦》完成後,屈原和賈誼兩人已難分彼此,分不清究竟誰是屈原,誰又是賈誼?
他們似乎融為一體,難以區分。
賈誼宛如生活在戰國時期,而屈原又好似生活在漢朝。就如同無法分清到底是莊周化為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莊周一樣。
後來唐代詩人劉長卿前來拜謁賈誼故居,同樣感慨時事,觸景傷情,將自己比作賈誼,寫下一首名為《長沙過賈誼宅》的詩。
賈誼懷著滿腔悲憤之情寫下了一篇飽含著無儘哀怨的文章,字裡行間都充斥著濃濃的哀愁,讓人根本不忍心去讀完。
文中隻有一句話:讒言佞語的奸臣當道,正直善良的好人卻遭到貶謫;舉世之中竟無一人能懂我的心意,讓我感到無比的苦悶和壓抑。
賈誼就這樣在長沙這個地方一直鬱鬱寡歡地哀傷了整整三年,而這裡潮濕的氣候也加重了他心中的憂愁,使得他始終無法排解內心的痛苦。
外部環境的困擾加上內心深處的愁苦,導致他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
三年後的某一天,一隻長得像貓頭鷹一樣的鳥突然飛進賈誼的房間,並落在了他的座位旁。
古人向來視貓頭鷹為不祥之物,賈誼本來就滿心憂愁,看到這隻鳥後更是覺得凶多吉少。
賈誼認為自己恐怕活不了多久了,心中的抑鬱之情如同長沙那揮散不去的濕氣一般,愈發沉重起來。
賈誼的哀傷情緒猛然增加,便拿起筆來,將心中的悲傷全部書寫出來,寫成了一篇名為《服鳥賦》的文章。
《服鳥賦》情感真摯動人,用詞瀟灑不羈,生動地展現出作者遭受挫折後看穿世間萬物的豁達心境,以及與自然萬物一同暢遊的逍遙態度。
然而,賈誼雖然能在辭賦中與天地萬物自由翱翔,但在現實生活裡卻無法參透世事,執著於耗儘自己一生所學來建立功勳和成就事業。
這種對功名的執念也為他最終的命運埋下了隱患。
賈誼心中充滿著對建立功業的強烈渴望,並非出於名利的追求,而是源自內心深處對施展才華的執著。
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才癡”,這份癡情讓人不禁為他心生憐憫。
當一隻怪異的鳥兒飛進室內時,賈誼為自己占卜了一下。
卦象顯示:野鳥進入房間,意味著主人即將離去。這個“主人”確實要離開了,但並不是走向死亡,而是前往覲見漢文帝劉恒。
劉恒並沒有像其他帝王那樣有著開疆擴土、稱霸四方的雄心壯誌,他隻希望能夠守住祖宗留下來的家業,讓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吃得飽穿得暖。
而賈誼在劉恒的政治生涯中並不是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物,因此,當看到周勃等一眾老臣對他的反對如此激烈時,劉恒便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犧牲這位文人賈誼來穩固朝綱。
自古以來,官場上的風雲變幻總是讓人感歎不已,正所謂“隻見新人笑,不聞舊人哭”。
賈誼從中央被貶到地方後,空有一身才華卻無處施展,滿腔的壯誌豪情也難以實現,這使得他心如死灰般絕望,整天鬱鬱寡歡,愁眉不展。
喜歡血脈撒滿世界請大家收藏:血脈撒滿世界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