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花了點時間大體看了《三年秀才五年中舉》的內容。
大體上能看懂。畢竟全都是漢字,雖然數學語言比較簡略,但根據題麵還是能看懂。
除了因為∵、所以∴,大於小於,大括號小括號和根號之類的差不多之外,凡是和運算有關的符號全都不一樣。
但總體來說還是以漢字為基礎。加減號寫作+-還是丄丅都問題不大,∫跟禾比起來也就多了幾筆。麻煩的是寫的時候竟然還要注意一下字形的間架,禾要寫成禾字旁,然後右邊儘量寫美觀一點,對稱一點。因為卷麵算分。
他現在最想問的就是,老商為什麼不指正他。他明明在老商麵前算過一些方程式,老商根本什麼就沒說。他在陽州也不去學校,所以根本就不知道初高中階段的符號完全不一樣。
還好問題不大。
因為數學語言是通用的,隻是符號不一樣而已。雖然確實要多幾筆,但是憂鬱的烏龜都寫過來了,∫寫成禾確實不是什麼大問題。
“怎麼樣,你自己有數嗎?”
“大概沒問題。”商洛對自己的數學水平還是比較有信心的——至少及格應該問題不大。他翻了一下這裡的高中習題,難的部分確實很難。而且有一些導數問題、極限問題,也會應用一些矩陣運算。
但大體上對他來說不算超綱,所以問題不大。
“你有數就好。其他課問題也不大吧?”
兩個人互相交流一下,問題確實不大。
語文課、國文課,還是那些東西。“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還有《琵琶行》,連“琵琶彈奏技法”的梗都一樣。
數學,還是那個數學。
英文沒有,不過大學裡麵拉丁文是必修的,羅馬那邊也有對應的必修漢文課,而且似乎更早一些。
史學,基本一樣。因為“大明朝”還沒完蛋呢,沒有明史。洪武朝以後都算近現代曆史,占的分量不太多,主要考點還是商鞅變法、貞觀之治、開元之治這些內容。
真正讓商洛覺得有些麻煩的是社學課和儒學課。
社會課就是大明律、各種律令,各種詔、誥、表。《大軍貼》,還有許多“恁學生每聽著:先前那宗訥做祭酒嗬”、“俺漢人地麵西邊”之類的詔書是要全文背誦的。因為是囉哩囉嗦的元末明初白話文,背誦起來尤其麻煩。
儒學課就是四書五經。不過考得非常淺,四書範圍內要考一些經義理解,五經隻要會背內容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