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鹿兒島以南的開放水域,來自薩摩藩和幕府直屬長崎的艦隊正在往南航行。旗艦開陽丸是一艘新銳的無畏艦,和朝鮮海軍的主力艦等同。朝鮮和琉球的海軍就是江戶方麵規劃的假想敵,幕府隻要保持有限的,足以擊敗琉球的海軍就可以。
此時正是幕府將軍德川齊信治下。從第一代征夷大將軍討滅侵朝的“倭寇首領”豐臣秀吉以後,德川家作為討賊的功臣,世代接受來自朝廷的正式冊封,冊封的封號就是“征夷大將軍”。其治理下的政治實體也被稱為“征夷大將軍幕府”。在幕府之下,也有朝廷頒賜的數個卿大夫,包括仙台的伊達氏,金澤的上杉氏等等,諸多封建領主也都獲得了朝廷頒賜的敕書,成為“太守”。
至於這之外的許多許多“東西”,那當然也有。
比如朝廷一直都知道,日本有一座被稱為“京”的城市,那才是真正的倭京。雖然在與大明往來的文書上,但凡提到“京”就一定隻會寫作“禦野古(ko)”——這是倭語中“都城(ko)”這個日詞的漢字寫法。禦野古三個字,在倭語裡分彆對應、、ko,三個音。
至於“京”字和“都”字,在這些文書上市斷然看不到的,要問京城在那裡那就隻有應天和順天。要提到倭國的首都,那就隻有江戶。
至於“禦野古”城裡有年久失修的宮殿裡麵,有個叫做“帝(kdo)”的國君,那也是“斷然”不存在。天皇什麼的大逆不道的詞更是不可能有人提。但凡提到那個人“帝”,就隻寫作“禦門”。參照禦野古的例子,是禦,kdo是門,合起來的“禦門(kdo)”就是這個人在非提不可時的稱呼。
帝也好,皇也好。這兩個詞和京、都一樣,一個字都不能碰。
在這套敘事裡,天上隻有一個太陽,那就是聖天子皇帝陛下。至於“禦野古”城裡住著的那位“禦門”,問起來那就是一位祭司,另立君主這種事是同樣是斷斷然不存在的。
這件事,江戶自己知道,朝廷也知道,江戶知道朝廷知道,朝廷也知道江戶知道朝廷知道,但大家可以當做這件事沒有發生過。
因為按照太祖高皇帝的遺訓,朝廷對待這些朝貢國的態度一律是“來之不拒,去之不追”。朝廷不會主動以任何方式增加、或者減少朝貢國的數量。至於要以何種方式效忠於天子,也是朝貢國自己的事務,與天朝無關。
所以朝廷對江戶方麵是否真的懷有忠心,完全不在乎——這是毫無疑問的,當然不可能忠心。這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當然也不可能有永遠的封臣。但隻要大家不去更新彼此的認知,那麼一切都可以按照現狀來延續下去。
當然,如果要進一步升級自己的地位,比如像朝鮮或者琉球一樣在朝貢體係內獲得特殊的待遇,那當然也要付出特殊的行動。但像江戶幕府這樣完全把國門關起來,不給朝廷添麻煩,朝廷也樂見他們做一個榜樣,因為朝貢秩序的底線就是如此。
朝貢秩序並不致力於建立任何軍事同盟或者貿易同盟。朝貢秩序隻要求一件事:不得和聖天子皇帝陛下作對,僅此而已——不過雖然聽起來簡單,但這事實上要求所有朝貢國都保持一定程度的外交孤立。而江戶幕府就是這個領域的榜樣,他們完全把自己裡孤立島上,從這個世界的曆史中隱身了。
這就很好。因為朝鮮和琉球的標準還是太高了。朝鮮作為工業國,琉球作為服務業國家,他們雙方都對自己的社會結構進行了深度改造,並且完全把自己的經濟嵌合到了朝貢體係中。在這其中,江戶幕府做出的表率就是有彆於他們二者的第三條路線:
你固然可以做出對這個世界有益的事。但如果你讓自己隱身到近乎不存在,像棵樹那樣窩在家裡光合作用,那當然也是可以的。
但現在,江戶幕府已經違背了自己既往的行為模式。
以開陽丸為首的,混合了幕府將軍和薩州太守海軍力量的混成艦隊正在往琉球的方向靠近——
“所以,我們到底要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