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蘇南又提到了之前說到的3種類型的火炮,表情變得嚴肅起來。
“在汽車學院的戰鬥中,我們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付出了不少代價。如果當時我們有一種哪怕是最小型的50毫米迫擊炮,戰局可能就會迅速扭轉,我們也能更快地取得勝利。現在我想提出這幾種火炮相關的指標,這也是我們設計院未來火炮研發的一個方向。”
蘇南停頓了一下,環視了一圈會議室裡專注的眾人,接著說道:“第一種火炮,類似我剛剛提到的50毫米迫擊炮。這種迫擊炮要具備輕便靈活的特點,整體重量最好控製在30公斤以內,方便單兵攜帶或者小組作戰時快速轉移。它的射程,我們初步設定在12千米之間,這個射程能夠在大多數戰鬥場景中發揮作用。射擊精度方麵,在1千米的射程內,偏差要控製在5米以內,這樣才能保證有效的打擊能力。炮彈的裝藥量要適中,既能保證足夠的殺傷力,又不會過於浪費資源。”
“第二種火炮,是一種中型火炮。口徑大概在75100毫米之間。這種火炮主要用於聚居地的固定防禦或者陣地戰。它的重量可以相對較重,在12噸左右,但必須具備良好的穩定性。射程方麵,要達到58千米,能夠對較遠的目標進行打擊。射擊精度方麵,在5千米射程內,偏差控製在10米以內。這種火炮要能夠適應不同類型的炮彈,例如高爆彈、煙霧彈等,以應對各種複雜的戰場需求。”
“第三種火炮,是一種遠程火炮。口徑在150毫米以上。它主要承擔對遠距離大型目標的打擊任務,比如其他聚居地的大型防禦工事或者敵方的大型部隊集結地。這種火炮的射程要達到15千米以上,當然,如果能夠更遠就更好。重量可能會比較大,大概在35噸,但我們要研究出合理的運輸和部署方案。射擊精度方麵,在30千米射程內,偏差控製在20米以內。這種火炮需要強大的火力輸出,所以炮彈的威力要足夠大,能夠對堅固目標造成巨大的破壞。”
眾人認真地聽著蘇南提出的火炮指標,不時地在本子上記錄著。他們深知這些指標對於未來聚居地的防禦和戰鬥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一些部門負責人的臉上露出凝重的神情,意識到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同時也是聚居地發展的關鍵一步。汽車學院的教授們則不時交換一下眼神,他們在思考如何根據現有的知識和技術來實現這些指標,眼神中既有對挑戰的擔憂,也有對探索新技術的興奮。
隨後,眾人開始就設計院的具體規劃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從設計院的選址,到人員的組織架構,再到初期的研究項目,每一個細節都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設計院的選址最終確定在聚居地的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這個區域既便於安全防護,又能夠方便地與其他部門進行聯係。在人員組織架構方麵,除了老校長擔任院長之外,還設立了幾個研究小組,分彆負責不同類型武器的研發。每個小組都由一位汽車學院的教授擔任組長,再配備若乾名從居民中選拔出來的助手。
關於初期的研究項目,大家一致認為應該先從火槍和火炮的改進入手。火槍是目前聚居地防禦的主要武器之一,但存在著射程較短、裝填速度慢等問題。火炮雖然威力巨大,但機動性較差,而且製造工藝複雜。如果能夠對這兩種武器進行有效的改進,將大大提高聚居地的防禦能力。
在討論設備和材料的問題時,大家發現聚居地周邊雖然資源匱乏,但通過合理的勘探和開采,還是能夠獲取一些基本的金屬材料。例如,在附近的一個廢棄礦場中,可能存在著一定量的鐵礦石和銅礦石。此外,通過拆解一些廢棄的汽車和機械裝備,也能夠得到不少有用的零部件。
為了確保設計院的工作能夠順利開展,蘇南還決定從聚居地的物資儲備中撥出一部分專門用於設計院的建設和研究。這一決定雖然引起了一些爭議,但蘇南堅定地認為,隻有在武器研發上投入足夠的資源,才能保障聚居地的長遠發展。
隨著討論的深入,時間也在不知不覺中流逝。當會議終於結束時,夜幕已經降臨。但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興奮和期待,他們仿佛看到了聚居地美好的未來。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設計院的籌備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老校長張明帶領著幾位教授開始在聚居地選拔人才。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引起了轟動。許多居民都踴躍報名,他們渴望能夠為聚居地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選拔過程十分嚴格,既要考察報名者的基礎知識,又要測試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經過層層篩選,最終確定了幾百名有潛力的人才加入設計院。這些人來自不同的背景,有曾經的機械工人,有機械、工學的學生,還有一些對機械製造有著基礎和興趣的民間科學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