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公主,項羽神色肅穆。
“哼,公主?真假不論,傷己尊嚴之事!”
話罷,他呼吸愈發急促。
“和親,真乃良謀否?哼,令寡人不恥之舉!”
在曆史的長河中,和親政策往往備受爭議。
劉邦之女,被項羽指認為假公主,這背後所反映的,不僅僅是楚漢之爭的複雜局勢,更是對和親這一政治手段的深度思考。
原有曆史裡,漢國自白馬之圍後,多次派出“公主”與匈奴和親,這種看似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的策略,實則飽含著身為弱者的屈服。
後世有人將其美化為一種隱忍的良謀,聲稱漢國並未派出真公主,以此來減輕這種行為所帶來的負麵評價。
然而,這種辯解顯得蒼白無力,又毫無說服力。
即便不是真正的公主,那些被送去和親的中原女子,她們同樣是漢國的子民,她們的命運同樣不應被隨意擺布。
以假亂真,故作糊塗,這種行為無疑是對人性和尊嚴的踐踏。
為了一時的和平,而將女子作為犧牲品,這種所謂的“和平”代價實在過於沉重。
這種沉重感,竟厚顏無恥的寄托在了一些弱女子身上,以此,為某些人換來短暫的安寧。
更可氣的是,多數人還恬不知恥的拿出來炫耀某些人的功績。
此舉,又同那滅亡的夜郎國何其相似!
夜郎國盲目自大,不知自身的弱小與局限,最終走向了滅亡。
而漢國以和親換來的和平,又何嘗不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自大”?
以為通過這種手段就能換取長久的安寧,卻忽略了國家的尊嚴和民族該有的骨氣。
沒了尊嚴和骨氣的民族,又同待宰的羔羊有何區彆?
相比之下,項羽麾下的楚人則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風貌。
楚人好戰且不畏強權,他們堅信,哪怕戰鬥到最後一人,哪怕皇帝戰死,也要讓對手敬畏自己的骨氣和血性。
這種精神,是對尊嚴的堅決扞衛,是對自由的不懈追求。
在強大的對手麵前,不低頭、不屈服,以英勇和堅韌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才能令對手尊重、折服、懼怕、顫抖。
通過和親這件事不難看出,中原人的脊梁骨,正是從此刻被某些人斬斷。
自此,中原人該有的不屈、高傲、勇於反抗的精神,徹底的蕩然無存。
不恥漢國的做法,項羽冷視灌嬰。
“速將和親公主帶來!”
聞聽生冷的命令,灌嬰一愣。
他雖不明白項羽為何怒從心起,卻也不敢多問。
“諾!”
俯身應了一聲,他趕忙轉身離去。
“轟隆!”
灌嬰剛離開,一道炸雷從北方驟然響起。
沉思的項羽反應過來,他猛然轉身看向北方的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