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頓又一次吐血,諸王皆聚攏過來,皆麵露驚色。
看著怒目圓睜且手捂胸口的冒頓,眾人憂心忡忡,又有些手忙腳亂。
他們不知該如何應對,項羽射來的箭矢雖不致命,但楚軍帶來的打擊著實巨大。
當一個人風頭正勁時,一盆冰水澆下,不僅能讓其冷靜,甚至可能使其一蹶不振,更有甚者會喪命。
此言論用在冒頓身上毫不為過,他出身高貴,卻遭上任大單於冷落。
身為長子,他鬱鬱不得誌,長期鬱鬱寡歡。
為了提防冒頓,其父將他送至大月氏做人質,表麵上是重用他以避免兩國戰亂,實則是想借機除掉這個逆子。
當匈奴大軍攻到大月氏時,他趁亂搶奪戰馬,獨自一人殺出大月氏,曆經千難萬險才回到漠北王庭。
冒頓死裡逃生歸來,上任大單於心中有愧,雖未責罰他,但在接班人的問題上,早已將他棄如敝履。
曆經磨難的冒頓,看透了世間的冷暖,他不願接受命運的安排,更不願在他人的掌控下任人擺布。
他暗中積蓄力量,發明了響箭。
先殺戰馬,再射王旗,又命隨從射殺愛妻以立威,最終借機射殺其父,成功獨攬大權。
那時,他剛剛掌權,匈奴勢弱,長期遭受強大的東胡部族欺淩。
為了求得一場勝利,他忍辱負重。
先送金錢寶馬,又送愛妾給敵人。
他的做法看似軟弱可欺,實則是在麻痹強敵。
當東胡貪得無厭,再次索要大片領土時,他怒不可遏,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奮起反擊。
他連夜召集匈奴部眾,傾儘全力,所有兵力和部族一同上陣,全力一擊,將毫無防備的東胡部族一舉殲滅。
滅亡東胡後,他又將曾身為人質的大月氏消滅,至此,漠北之地第一個帝國應運而生。
自匈奴帝國崛起,百萬匈奴部落隨其南征北戰,數年之間,領土擴張十餘倍,人口亦多達數百萬之眾。
一戰擊敗漢國後,雖迫使中原北境歸順,卻也與同時崛起的大楚不期而遇。
匈奴穩穩占據北方,而南方之地皆已歸順大楚。
一片大地上,兩個帝國同時存在,猶如一山不容二虎。
獨日怎能同時照耀兩地?
兩輪烈日同時升起,兩位帝王又頗為相似,本應惺惺相惜,卻在民族利益、功成名就上狹路相逢。
為了各自民族的未來,冒頓與那聲名顯赫的項羽注定無法成為摯友,結局唯有一存一亡。
可惜,長生天不庇佑冒頓,三次大戰,匈奴帝國兩敗一平,致使曾經盛極一時的匈奴人從此衰落。
三戰過後,匈奴帝國損失人口將近七十萬,兵力損失亦超過二十五萬。
損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這對本就人口稀少的匈奴人來說,實在難以承受。
思緒流轉間,匈奴人由弱變強,又由強轉弱的曆程,諸位大王皆了然於心。
想到匈奴人的未來,他們滿懷傷感地看向氣息奄奄的冒頓。
在諸位大王的期盼中,冒頓似乎明白自己大限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