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準,言簡意賅的兩個字……
聽到這聲音。
傅友文一顆心宛如沉入海底冰淵,哇涼哇涼的。
「又不行?這又是因為什麼幺蛾子!!?老子今年不會是犯太歲吧?回頭回去得找點道士和尚來我府上看看風水才好。」
此刻,傅友文內心已然是一萬頭草泥馬奔騰而過。
至於詹徽、秦逵等其他六部堂首則是各自暗暗鬆了一口氣,慶幸自己剛剛忍了一手,沒有想著借機恭維拍馬。
秦逵更是如同見到了知音手足一般,在心裡有些惡趣味地爽到了:「接連拍錯馬屁的痛,誰懂!」
傅友文恨不得自己啥都沒說過。
但話都已經說出來了。
他遲疑了片刻,也隻能咽了口唾沫,硬著頭皮趕緊給自己找補了一波:“微臣……微臣愚鈍,此事,本也是一直以來的慣例,先帝在時亦是如此……況且微臣,也是考慮到陛下新朝改元……”
朱允熥沉吟思索了片刻。
而後才抬眸看向麵前幾人,道:“通貨膨脹、信譽缺失。此事,便當做是第二道考題。”
大明寶鈔是洪武八年開始發行的紙鈔。
在這個年代算是一種進步,其中也有不少的優點和好處,但裡麵的弊病也是極大的,最大的弊病就是這亂發。
而且,洪武朝的大明寶鈔甚至不如宋朝的交子,宋朝的交子一開始還是有相應的金銀儲備作為準備金的,大明時期,金屬儲備緊缺,大明寶鈔是直接發行的。
所以大明寶鈔並不能隨意兌換金銀。
一開始朱元璋以皇權之壓,強行推行大明寶鈔,連一朝皇帝、諸多飽學之士的大臣都沒有意識到的事情,百姓民眾更加意識不到,所以一開始大家還是認的。
隻是後來,缺錢了就印。
寶鈔也就在百姓實際使用之中,逐漸拾取信譽。
也好在現在還沒有發展到後期,對百姓雖然有些影響,但還沒有達到那麼大的壞影響。
朱允熥想要在大明把整個經濟體係建立好,再隨便亂發大明寶鈔,自然是絕對不可能的。
不過建立完善的經紀體係。
非一朝一夕,也不是空口白牙一句話的事情,在白銀儲備不足的情況下,朱允熥也不好貿然動刀子。
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
最好的選擇是蕭規曹隨,先保持現狀不變,儘可能地減緩這種弊病的發展。
待準備充足之後,再動刀子。
“通貨膨脹……”
“信譽缺失?”
“第二道考題??”
“……”
當朱允熥饒有興趣地把這第二道考題放出來之後,下麵頓時又是一陣陣低低的議論,眾人臉上的神情,也從嚴肅惶恐,再次變成了茫然懵逼。
這特麼怎麼又成考題了??
到底在考啥?
經濟學的領域,顯然觸及到了這群擅長舞文弄墨的文人們的,知識盲區。
在他們看來。
無論是前麵的發行新幣,還是現在這個增發大明寶鈔,顧的……都是朱允熥這個新帝的麵子和排場罷了。
“不錯,第二道考題!你們和第一道考題一起,廣而告之,無論是第一道考題還是第二道考題,隻要誰能就其中任何一道考題,給朕一個滿意的答案,朕都有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