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停在一棟普普通通的大樓之前,他甩了甩頭,把雜念清出腦海,抬步走了進去。
他今天第一個發言,於是站在講台旁,主持人身邊。
站在這裡,他的目光下意識飄向會場。
會場座無虛席,很多他熟悉的同行,同事,或者以前合作過,還有些麵熟,但親眼見過的麵孔,以前隻出現在電視上。
會議的規格極高。
“蘇教授準備一下,馬上到你了。”
旁邊主持人忽然轉頭對他微笑說道,而後闊步上台,一段簡短的開場白之後,道:
“現在有請科學研究部蘇回教授發言。”
蘇回的名望、資曆,都不足以擔任科學研究部部長,但他深度參與了地震源頭調查。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我們並沒有找到導致藍星脫離原有軌道的力量來源,隻總結出幾個無法證明的猜測。”
蘇教授說,語氣帶著濃濃遺憾,而後深深鞠躬,
台下忘記響起掌聲。
蘇教授自顧自說道:
“第一種可能,在藍星的前方,存在著一個看不見的超大天體,它龐大的引力隻對藍星作用,不乾涉太陽係其他的天體。
根據計算估測,如果這個天體真實存在,它的質量至少是太陽的5倍。
但目前布置在全球,以及同步軌道上的各種望遠鏡,並未觀測到大質量天體的存在。
第二種可能,依舊是我們受到了強大的引力影響,隻是這股引力並非自然產生,而是某個科技遠超人類,強大到掌控了引力的文明,正在對我們星球做引導,其目的、手段未知。
而廣袤的星際空間,我們很難看到他們的身影。
第三種可能,與蜃景、遊戲、超級地震有關,而這一可能性最大。
每一次超級地震爆發時,相應地區引力就會發生變動,留下一個重力井。
而在前五次超級地震之後,我們測算到的加速度,需一百年時間才能將藍星送出太陽係。
但在第六次超級地震爆發後,這個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一。”
蘇教授緩了緩,看向聽眾席。
台下還是沒有掌聲,他深吸口氣,繼續說道:
“三種可能,無論哪一種,以人類目前的能力根本無法改變和阻止。
並且加速度還會不斷提高,可能70年,或者50年,又或者30年,藍星就會離開太陽係。
我們要早做準備,做最壞的心裡準備。”
台下有人問道:
“該做什麼準備,最壞的情況又是什麼?”
這聲音依舊沉穩,蘇教授尋聲望去,是坐在前排最中間的最高領袖。
“準備離開太陽係,做好人類滅絕的準備。”
會場死一般寂靜,更可怕的是沒有人站出來反駁,所有的學者,科學家,都認同蘇教授的說法,甚至覺得保守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