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冷,受凍,人類可以躲在地窖裡,生存很長時間。
因紐特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北極圈內。
可見,人可以戰勝惡劣的自然條件。
但人必須要吃東西。
將來地表的環境絕對比北極圈還要惡劣,沒有陽光,莊稼種不出來,動物也死絕。
趙錢孫在網上了解到,無土栽培、室內栽培,國家正在大力推動這些技術發展,還有人工合成澱粉的技術。
然而,他心裡依舊難安,和網上一些人看法相同。
無土栽培、室內栽培,這些技術人類早已掌握,並且實現規模化。
大棚蔬菜、水果什麼的。
但放在每人每天都需要的糧食麵前,這些大棚數量顯然是不夠的。
要養活十幾億人,華國規定十億畝耕地紅線。
十億畝地啊,33座堡壘城市加起來,麵積有這麼大嗎?
無土栽培、室內栽培,就算層層疊疊,集成度再高,種出的糧食夠所有人吃嗎?
還有澱粉合成技術,趙錢孫雖然不是科研工作者。
但他知道實驗室技術,和工業生產間存在著巨大障礙。
此外,
要合成出澱粉,就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轉化。
趙錢孫不懂技術,但經受九年義務教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太陽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氣和葡萄糖。
澱粉是多個葡萄糖連接而成。
而植物光合作用,經過複雜循環製造出的糖類能量,還不到吸收的太陽能5。
放在之前,這顆星球上有著許多溢出的能源,太陽能、風能等等。
合成澱粉能量轉化效率低點無妨,
但失去太陽後,還有足夠能源揮霍嗎?
很難說!
何況合成澱粉要多久才能實現工業化,產量如何,猶未可知。
或許等到實現了,人類也所剩無幾,不需要這項技術了。
趙錢孫得到同學的保證,立刻跟父母說了這件事。
他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不懂技術,不懂網絡,但趙錢孫沒費多少口舌,就讓他們拿出全部積蓄,加上自己的積蓄,準備給全家人購買入住券。
……
濱海市。
這座華國經濟最為繁榮的城市,如今變得十分蕭條。
街道不見往日車流,連排的店鋪大門緊閉,台階落滿塵灰,
昔日燈火輝煌,日夜不歇的商場,到了晚上隻亮著孤零零幾盞燈。
蜃景降臨,遊戲出現,超級地震威脅之下,海上航運路線斷絕大半,全球化商業受到沉重打擊。
隨後濱海市居民開始撤出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