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一家三口,缺口在幾十萬。
老家那邊,可以走的親戚算上,攏共十幾家,差不多每家要借到5、6萬塊,才能保住縣城裡的三層小樓。
李成學還不完全相信末日的說法,或者說,心存僥幸,想留條退路。
事實上堡壘城市開建,區區末流縣城小房子根本賣不出去。
地皮也不值錢,賣的得虧死。
天氣比往年寒冷,出了城區,到處都是雪,快十公分厚了。
驅車三小時,李成學回到生他養他的故鄉,一個山溝溝的小村莊。
提前電話溝通過,夫妻倆到大哥家時,房頂瓦片間,冒出嫋嫋炊煙,廚房飄來陣陣燉肉香氣。
四方木桌也擦的乾淨,擺上碗筷杯盞,更叫來周圍幾個鄰居等著陪酒。
在這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中,家住縣城,有車有房,一雙子女上過大學,還開火鍋店的李成學,已經是位不折不扣的成功人士。
他每次回來,都受到最高的禮遇招待。
這次雖不是逢年佳節,但至此緊張時刻,兩夫妻能回來看看,所有人都高興。
早早燉了豬蹄,殺雞,殺羊,準備好要炒的菜,土酒溫在銅壺中。
隻等人一到立刻開飯,不讓客人久等。
農村,雖不及城市發達,能聚全國,乃至全世界新鮮潮流的玩意兒。
也早被打上貧窮落後的標簽。
但不得不說,農村有田有地,農產豐富,且老一輩都有存糧習慣。
自家也養豬羊,雞鴨貓狗,牆上掛著數量不等的臘肉。
短時間,幾個月,甚至一兩年不愁吃喝。
此外,一個村子,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
往前推幾十年,老一輩人還活著的時候,交通不便,而百業興旺。
常見的鐵匠、木匠,泥瓦等職業。
鞋匠、理發、老中醫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也必不可缺。
李成學早年還在村裡當過老師。
每家每戶婦女,還不會針線活嗎?
等於裁縫了。
不過,說再多農村已經是時代遺忘之地,發展潛力不高。
隻是老一輩留下來的底蘊,肯定還存在著。
李成學之所以回來籌錢,便考慮到這部分,他清楚人們存錢的習慣。
一分錢也不會亂花,要存起來,日積月累肯定積攢不少。
“嫂嫂!”
李成學推門下車,看到頭發花白的婦人走來,忙叫道。
她的年紀和李成學差不多,但看上去卻有七八十歲。
這是已離世大哥的妻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