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日,地球另一麵的大陸。
聯眾國東部某座堡壘城市,同樣位於地下的實驗場。
幾名工程師正圍繞一個巨型金屬球體周圍,緊張忙碌著。
這也是一台可控核聚變裝置,但與星球另一麵,新清泉市地底的那台原理不同。
一台慣性約束原理的裝置。
所謂慣性約束,字麵意思,就是利用事物本身的慣性,完成聚變釋放能量的過程。
慣性,是指物體處在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性質。
是物體固有的特點,其表現為物體對於改變自身運動狀態的阻礙。
簡單的話講,用手去拿一個杯子,靜止便是杯子的慣性,而手施加給杯子的力,便是試圖改變杯子運動狀態的阻礙。
那麼,一單位的核燃料,也存在慣性。
當一束高能激光照射到燃料上,瞬間將其點燃,溫度達到聚變臨界點。
在氘氚粒子因為本身慣性,來不及四散奔逃時,四周釋放超高壓力,使等離子體集中,達到高溫高壓條件。
如此便發生了聚變,釋放出能量。
這就是慣性約束。
燃料本身的慣性約束下,在其運動狀態發生改變前,聚變已然結束,人類獲得了能量。
當然,這種核聚變是連續發生的。
在眼前的爐子中,安裝了無數的超級電容,它們會在點火的瞬間釋放,形成超強磁場約束核燃料,向中間擠壓,以增強本身慣性,使聚變更容易發生。
當一次聚變完成,立刻重新加入核燃料,借由上一次聚變創造的高溫高壓環境,再次點火,使聚變再次發生。
如此循環,便得到了一台核聚變反應爐,人類從該係統中獲得所需的能源。
相對而言,慣性約束已然實現正向輸出。
也就是啟動、維持該係統輸入的能量,小於該裝置的輸出,人類從中獲得了能量。
隻是還不能持續運行。
抗輻射材料,氚原子自持,依舊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這次能成功嗎?”
一眾忙碌的工程師外,還有兩人審視著試驗場,其中一人眉頭緊蹙盯著場中,詢問身邊的總工程師。
“您覺得呢?”
總工程師聽到問話,苦笑反問,眼前隻是個實驗裝置而已,距離成功太遠太遠。
“但是我們對麵的國家建造了示範堆,並進行了長達5分鐘的試驗。”
總工程師表情苦澀,還是道:
“他們不也沒有成功嗎。”
實驗堆和示範堆,聽起來差不多,但其中含義天差地彆。
實驗,僅僅是實驗,用意主要在試驗,收集失敗數據,百分百不會成功。
就拿磁約束而言,實驗堆隻是研究怎麼約束等離子體,而示範堆是真往裡麵加燃料點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