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就隻有回到故鄉這一信念了。
同時,隻讓他知道一點點,自己胡亂去猜就可以,正好提升一下工作積極性。
即使最後希望破滅,永恒之火加持,也能承受得住。
“這批工件精度很高啊!”
蜃景服務中心辦公室,一眾參與‘百畝良田’計劃的專家們驚歎道。
蜃景中,林宇已經完成工件澆築。
將它們打磨,搬運到開采石灰石的地方組裝,所有工件都合格,組合起來試運行,也十分順暢。
遙想當初十幾枚粗糙箭頭,差彆確實大太多了。
“應該跟屬性有關,或者是林宇的積極性提升了。”
專家們嘀嘀咕咕討論。
之前開荒、種田看不出來,
不久前製作模具,林宇花的時間卻長些,更加的專心。
一眾領導不約而同笑起來。
但是也有幾位心理、社會學專家蹙眉,他們考慮到和玩家一樣的問題。
林宇的心理狀態。
蜃景裡,林宇牽來兩頭長角羊,給它們掛上鞍具,然後放進一處圓形空地。
空地中間立著一根豎軸,一根長杆從豎軸橫著延伸出來,長角羊在前拉動長杆,長杆帶動中心豎軸轉動。
再由底部齒輪組導向,帶動緊貼地麵的傳動杆,將動能傳遞至研磨機。
研磨機由兩個圓柱形硬木包鐵滾筒組成,它們相向轉動,並伴隨抖動,石灰石料和精挑細選的黏土填入其中,碾碎成小塊。
隻燒石灰石,得到的是白色的生石灰,粘性不足。
加入黏土,得到的就是水泥灰了。
碾碎的石塊再填入豎窯,800度高溫燒製,最後冷卻,在填入研磨機。
燒兩到三遍。
然後調整滾筒間距,抖動中把生石灰碾成粉末。
於是得到了常見的石灰。
林宇在這兒生產了三天石灰,第四天的時候開始在小河上遊高處挖攪拌池。
這個池子距離鷹嘴崖不遠。
隻用了一天時間,攪拌池就做好了,底部與四周皆用水泥砂漿抹勻,方方正正,看起來像個蓄水池。
把蓄水池放著晾乾,林宇轉頭開挖分水閘。
開墾田地的河穀在兩座山之間,地勢比較低,小河才流入其中,風水閘則是在小河入穀前,把河道分流進旁邊山穀。
至於暴雨時旁邊山穀爆發洪水,李前和人類才不考慮。
分水閘七米寬、五米深,與原本的河道組成人字型,長約140餘米,後半段多是大蜘蛛掏出來的。
分水的關鍵則在‘人’字型的尖角處,林宇把更上遊的河道挖開,又堵住河道減少水量,然後搬來巨石放置在尖角處防衝擊,再用砂漿澆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