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運輸飛船將在月球製造。
所謂飛船,實質上就是火箭、導彈,攜帶足夠的燃料發射出去,追擊地球,最終落在南半球。
等到月球基地進入正軌,可能幾天就能發射一枚。
再擴大規模,天天發射也不是難事。
到時候藍星真就是被導彈雨轟炸了!
當然,采用液氧液氫作為燃料還有不少技術難點。
首先就是液氫密度太低,需要巨大儲存罐。
而且液氧和液氫沸點還不同,不能儲存在一起,火箭需要背著兩個巨大罐體。
好在,月球也沒大氣。
除開上述的流程,工程組還計劃在月球某隕石坑搭建軌道發射裝置。
類似於航母的滑躍甲板,至少10公裡長度,末端依托隕石坑邊緣弧度抬升,將火箭拋入太空,再利用火箭發動機持續加速……
怎麼說呢,相關的設計已經完成,甚至在工程計劃之中。
短短三小時不到的節目,卻給人驚險刺激之感。
如果讓李前原先的星球航天工作者知道了這個計劃,無論論證多麼詳實,也隻覺是科幻想象。
真要落到實處,絕對目瞪口呆。
瘋狂!
就像新清泉市成立科學委員會接管城市,也讓其他的堡壘城市大吃一驚,大開眼界,匪夷所思。
那幫子科學家瘋了。
但現在是末日,真真實實,醞釀好幾年的末日。
恐怕會持續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宇宙深空,何其浩瀚,可能幾萬十幾萬年見不著其他星係。
短短千年時間,人類能繁衍多少代人。
那時候的人類世界是怎樣的呢?
科技高度發達,積極進取探索宇宙。
還是在失去太陽、失去月球、火星等一眾天然跳板,最近的恒星係在幾十光幾百年外。
仰望星空,深感絕望,然後躲在堡壘城市裡苟活?
如果人類一直呆在藍星上,跟隨其流浪,很可能最終滅絕在深空中。
隻要科技技術發展到位,人類就會建造殖民艦隊,選擇一個合適的星係搬遷。
穩定的環境才適合文明發展。
何況藍星加速的儘頭,等待人類的到底是什麼不得而知。
而氦三,是非常適合恒星級航行的燃料。
太陽係哪哪都是,可藍星上偏偏極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