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很多影響重大的事情,都是在平靜中發生的。
至少是普通人覺得的平靜。
比如人類的兩次世界大戰。
一位繼承者被刺殺,一個國家入侵另一個國家。
這在很多普通人眼中都是忽然發生,然後牽動的力量越來越多,最終將整個世界都卷進去。
而戰爭,是最殘酷的。
無論戰前國家政府如何呼籲愛好和平,也阻止不了。
保護的自然環境,也會在爆炸和硝煙下失去色彩。
戰爭麵前,一切似乎都不重要。
……
月球。
沒有大氣層,從太空俯瞰月球基地,就像培養皿中,蔓延開的灰黑色細菌。
通道連接著一棟棟圓形艙室,
宇航員居住在其中,倉庫也在這裡,許多的白色工程車輛緩慢行駛。
露天的工廠區、冶煉廠,巨大拋物麵天線,組裝車間從天坑邊緣,延伸到天坑之中。
一枚長約70多米的流星號運輸火箭箭體部分,從天坑上的工廠區,緩緩移動向天坑。
過程中不斷拚接零件。
到達天坑底部,70多米的箭體,加裝到百多米,形態逐漸完整。
最後安裝在幾十公裡長的軌道上。
伴隨電磁力與火箭噴發,箭體不斷加速滑過天坑,沿隕石坑邊緣緩坡上行,射向星球之外。
流星號運輸船已經追不上藍星的速度。
不過流星號依舊在發射,頻率還更高了。
運輸船搭載的卻不是氦三,而是早就製造完畢的行星探測器,中繼衛星等。
太陽係還有其他行星,以後人類在這裡繁衍,需要這些星球數據,如礦產、水資源等,提前收集,藍星還能幫著處理部分,規劃未來。
而中繼衛星,追逐藍星,以減少電磁波傳遞途中失真。
每一次運輸船升空,
地下空間,會議桌上的金屬水杯、筆輕輕跳動,會議桌旁幾人停止交談,等待轟隆隆雷鳴般的聲響過去。
“哈哈,我就是說,就我們幾個人,開個會線上就行了,有必要跑到地下來嘛。”
最後一人笑著推門進入,落座,會議正式開始。
“伏羲聚變堆搭建工作基本完畢,隻等堆芯部件到位就可以發電。那麼我們原有的幾座裂變電站還要繼續維護嗎?太陽能陣列擴建要不也停下來,節省一些資源。”
桌子末尾,主管能源方麵的宇航員率先說道。
月球基地隻有八個人,大小事情相互通個氣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