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同叔,晚號潁濱遺老。
四川眉州眉山人。
北宋文學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佑二年(1057),登進士第,初授試秘書省校書郎、商州軍事推官。
政和二年(1112)去世,年七十四,追複端明殿學士、宣奉大夫。
宋高宗時累贈太師、魏國公,宋孝宗時追諡“文定”,作品有《欒城集》等。
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留守推官。
後隨張方平、文彥博等人曆職地方。
宋哲宗即位後,入朝曆官右司諫、禦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因上書諫事而被落職知汝州,後連貶數處。
宰相蔡京掌權時,再降朝請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築室於許州。
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
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歎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其詩力圖追隨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稍遜。
蘇轍善書,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
蘇轍個人作品著有《詩集傳》、《春秋集解》、《論語拾遺》、《道德經解》、《欒城集》(包括《後集》、《三集》,共84卷)、《欒城應詔集》12卷等,並行於世。
曾自撰《潁濱遺老傳》。
《全宋詩》錄有其詩。
蘇軾、蘇轍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父子三人合稱“三蘇”,父子三人都是著名的政治家。
“周公子客氣,隻是一個不如意的文人罷了,得周公子看中,是蘇某的榮幸。”
蘇軾客氣地說。
陸小鳳又來到一個老者麵前。
“這位是便是演山先生。”
“見過先生!”
周青不敢怠慢。
“不敢不敢。”
黃裳微微顫抖,何德何能啊!
要知道同為文人,自己可是知道和他同行的三個人名氣有多大!
每一個都是文壇領袖,在北宋受萬人推崇,自己可是萬萬不能和其比較。
雖然自己也是個狀元,但差距太大了,自己可是他們的下下屬。
沒錯這個就是影響射雕三部曲的牛人,《九陰真經》的作者黃裳。
黃裳字晟仲,人稱演山先生,福建延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