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
夏至日。
會議正式表決通過了崔洋提出的關於取消豁免權。
全麵恢複最高可處以極刑的意見。
三天後。
也就是6月24日。
遏製貪腐的工作再一次迎來重大變化。
根據最高法審定。
隨著一道槍聲響起。
張錚成為了新標準實施之後被判決的第一人。
緊接著6月底。
崔洋正式宣布將於7月起再次開展新一輪的巡察工作。
張錚的問題無疑給不少人敲醒了警鐘。
也毫不出乎意料地很快就在社會上形成了洶湧的輿論浪潮。
而跟此前會議研討和預判的結果如出一轍,社會上支持的聲音幾乎是一邊倒。
而為數不多的反對言論。
卻無一例外地幾乎都是出自一些學者和公知之口。
反對的角度多少也有些左顧而言其他甚至是老調重彈的味道。
譬如從人權的角度。
譬如從司法觀念走回頭路的角度。
再譬如從法律現代化的發展角度等等。
可惜的是。
這一次這些觀點不僅僅沒有得到支持。
反而有不少人在網絡上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對象。
……
“還是那句話,真理總是越辯越明。”
“舊的東西不一定都是壞的,新的東西也不一定都是好的。”
“我們既提倡勤儉節約,也提倡增大科研等各個方麵的投入。”
“既提倡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但是什麼時候反對過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美德?”
“我看呐,現在有些自媒體的膽子是越來越大了。”
“你們要肯定地明確一點,言論自由不代表言論就可以肆無忌憚。”
“任何自由的言論都是要跟社會責任掛鉤的,沒有責任的自由不是自由,而是混亂。”
辦公室裡。
周揚看著麵前的張瑞,臉上的表情也是十分凝重。
其實不用周揚開口。
不管是此刻坐得板正的張瑞。
還是在一側陪同的蔣瑩瑩和正在燒水泡茶的馬少華。
幾人都看得出來領導現在的心情並不好。
原因嘛他們自然也清楚。
最近一段時間,網上出現的一些言論確實太過分了。
剛剛領導指出的僅僅隻有一點。
還有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
安全部門那邊最近清理了一大批擾亂生態的視頻和不當言論。
而這一切的焦點都是因為張錚一案。
一方麵,關於張錚被處以極刑的爭議在明麵上風平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