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室外的氣溫其實已經很低了。
不過年過75的譚文山身上仍然隻穿著一件單衣,外麵套著一件毛線針織外套。
如果不是看到他腦門上微微冒出一層細汗的話。
周揚甚至有些難以置信這一位如此打扮。
“你彆看我年紀大,但是身體還是可以的。”
“這退了休啊,每天乾乾農活,看看書,寫寫東西,也不失為一種樂趣。”
“超然就不像我,他靜不下心來。”
老子不待見兒子。
在譚家似乎成了一個習慣。
周揚每每來譚文山這邊的時候,似乎總能聽到這位老領導拿譚超然說教。
當然。
譚超然的性格的確不像譚文山。
在自己接觸的一眾老領導裡麵。
譚文山內斂,睿智,而且遇事不慌不亂。
這是旁人所難以企及的。
即使是當年在南江受挫的時候。
他也並未在譚文山臉上看到過氣餒或者頹敗之色。
甚至仍然是一如往常的坦然和平靜。
不過今天他確實要為譚超然說句好話。
“超然的性格不像您這是真的。”
“不過他的性格有自己的優勢,敢拚敢闖也是一種精神嘛。”
“眼下他這個書記可是責任重大,換另外一個人來,可不見得有他這種魄力。”
譚超然的魄力確實很大。
當然。
周揚也並非是無的放矢亂誇人。
前一次關於京城老城改建和交通條件更新的問題,周揚曾經跟譚超然有過一次很深入的溝通。
從整體麵臨的情況來看,譚超然的處境無疑是很不好的。
一方麵推動這些工作的迫切性很強。
這些年整體的人口出生率雖然在下降。
但是城市人口集中化的效應也在提升。
尤其是七大城市帶概念的提出,在這種情況下,大城市的人口不僅僅沒有出現急劇下降的情況,反而在連年緩慢上升的趨勢。
當然。
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十分凸顯。
包括老舊住宅的改造壓力。
城市建設的更新。
交通條件的改善等等。
這不是某一個地方麵臨的嚴峻形勢,而是所有的大城市都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東海那邊。
周揚並沒有走傳統的那種“拆改建”城市更新的老路。
而是傳承了此前東海拓展城市副中心的做法。
一方麵繼續將人口密集型的產業外移到城市副中心。
一方麵大力加強城市副中心的整體規劃和建設,同時增加核心區域的商業化程度和科技含量。
與此同時。
還在大量更新和建設城市的軟要素。
包括在醫療條件、教育條件等方麵的整體更新。
東海有足夠的空間和基礎來做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