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省。
在位於甘泉市西北部地區的沙漠邊緣地帶。
有一條名為瓦塔的河流自山腳而出蜿蜒東流。
千萬年來,河水流經的區域漸漸出現生機萌生了綠意。
瓦塔河宛如母親的懷抱將河穀地帶擁入懷中。
在這片土地上有一個名為瓦塔的村子。
不到千餘人的人口卻顯得生機盎然。
作為甘南省致富路上的末梢,也就是最後的一公裡。
瓦塔村雖然依靠政府政策實現了脫貧,但是距離致富還有很遠的路程要走。
就如同此前剛剛入職的時候,時任甘泉市委書記孫磊總結的那幾個原因。
一方麵。
瓦塔村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當地人的觀念相對來說比較保守,這就造成了瓦塔村整體搬遷的方案根本無法落實下去。
另一方麵。
瓦塔村地處偏僻的沙漠邊緣地帶,雖然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相對於其他沙漠地區而言較為優越,但是交通條件確實很有限。
所以儘管瓦塔村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地形地貌風景以及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才能出產的幾種淡水魚和水果等資源和具備瓦特特色的手工藝品,但是瓦塔村的經濟發展一直都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狀態。
早些年甘南省委省政府曾經提出過要打通致富工程的最後一公裡,徹底貫通民生工程的末梢環節。
其中對瓦塔村的經濟條件加以改善就被甘泉市委市政府提到了政府重點民生工程的高度加以重視。
然而近些年來。
瓦塔村的情況改善的幅度並不大,一直到前年村裡來了一個大學生村官。
作為瓦塔村的駐村書記。
那位安書記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卻是京城大學的高材生。
一個京城大學的高材生來瓦塔村這種地方做駐村書記,在很多人看來無疑是不可思議的,受到的質疑自然也多。
但是在擔任一年半的書記之後,那位安書記給人的印象卻發生了極大的轉變。
一年半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對於瓦塔村的村民來說卻並不短,畢竟這一年多瓦塔村發生的變化確實太多了。
2039年初。
新來的駐村書記安平花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走訪了村裡基本上每一個住戶,通過走訪首次統一了瓦塔村關於徹底打通跟外部聯係以及培育現代畜牧養殖業的意見。
緊接著在當年的4月份,在多方協調下,從瓦塔村通往縣裡的四車道公路正式開始動工。
與此同時。
瓦塔村獲得了甘南省發改委下撥的總計500萬的專項助農款。
這筆錢並沒有用於修路,也沒有像以往一樣大水漫灌引進什麼產業,而是成立了一個瓦塔村農牧業發展基金。
此刻。
在位於扶南縣城城中心一家名為“賽老翁”的兩層酒樓內。
二層靠窗的一間包廂裡。
瓦塔村駐村書記安平正在陪著鄉黨委書記黃榮發等人。
黃榮發的年紀並不大,約莫還不到四十的樣子。
當然,相比於即將度過自己23歲生日的安平,黃榮發自然已經是很老成了。
隻不過此刻。
這位黃書記卻是一臉無奈地看著眼前的小年輕歎了口氣,過了好一會兒才心平氣和地開口道:
“小安呐,這官場做事不比尋常百姓家裡討生活過日子,多多少少嘛總要看點臉色講點情麵,不能一味地用強。”
接過安平遞過來的水杯,黃榮發意味深長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