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沒耽誤您的事情吧?”
“不耽誤。”
“正好這會兒有空,坐吧,你找我有事?”
辦公室裡。
推門而入的張寧笑著跟王仲華打了聲招呼。
聞言隨即就很自然地在辦公桌對麵的沙發上坐下來。
等王仲華的秘書送上一杯咖啡轉身出去。
這才開口道:
“確實要跟您彙報個問題。”
“昨天上午,組織部那邊剛剛把今年下半年的乾部考察總結報告交上來,從報告本身來看,我們漢東的組織工作存在的問題還是不小啊。”
“這兩年上麵雖然沒有繼續側重青年乾部交流任職工作的推進,但是我們漢東在青年乾部交流任職這一塊明顯有些滯後了。”
“我查了一下詳細的數據,這兩年漢東交流任職的乾部人數竟然還不到一百人。”
“您看這個問題我們省委有沒有必要做一些針對性的強調。”
“畢竟在剛剛結束的會議上,蕭書記已經明確提出了這項工作的下一步要求,如果長此以往的話,我擔心到時候會很難完成上麵下達的任務要求。”
端坐在沙發上。
張寧的上半身明顯有些前驅。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王仲華自然也知道這位張副書記並不是一個守成的乾部。
實際上。
在漢東任職多年,漢東的乾部工作問題在什麼地方。
作為省委書記,王仲華心裡當然有數。
然而漢東的客觀情況擺在那裡。
一個是漢東的人口眾多。
二一個就是觀念使然。
在漢東。
甚至有人在網絡上調侃。
認為“不孝有三,無編為大。”
由此可見當地人對考公的熱情和偏執。
這就直接導致了在漢東這個地方,每年報考公職人員的人數會非常多。
而數量如此龐大的年輕乾部。
要想開展青年乾部交流任職工作是極難的,這裡麵涉及到的因素很廣。
既有客觀條件的限製。
又有人為的因素。
然而對於張寧的意見,王仲華此刻考慮的卻並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張寧這個人該怎麼用的問題。
如果是在以往。
王仲華斷然不會有這種想法。
一個副書記而已。
在他這種老資格的書記眼裡確實算不得什麼。
但是時代在發展,形勢也在發生變化,他自然也不得不在思想上做出一定的調整。
這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剛剛結束的會議上,自己遭遇了人生中最為慘痛的失敗。
同為中生代乾部中的領頭羊。
梁靜川厚逋入居,就連作為後起之秀的南江省委書記顧南北都成功邁出一步,而自己則落空了此前所有的設想。
從個人方麵來考慮,王仲華心裡當然有怨言。
畢竟從政做官,誰不想更進一步。
但是官路難登。
世事如棋啊。
下一步誰都不知道會是什麼情況。
辦公室裡。
王仲華思索了片刻自後。
突然冷不丁地開口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當年在甘南你應該出任過省委辦公廳的副秘書長一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