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家可以看到,周勇勇已經基本上穿戴好這款智能仿生電子義肢了。看上去好像有些麻煩,沒錯,目前是這樣的。因為還處於測試研發階段,所以整個智能仿生電子義肢並不是最終形態。
我們的目標是,最終我們推出的產品,穿戴者要在沒有其它人幫助的情況下,兩分鐘穿戴完成。這樣的話,也差不多算是穿衣服的速度,不會影響穿戴者的日常生活。”
完這些,吳浩示意周勇勇轉身,然後指著他背後那一排有點像蜈蚣樣子的閃爍設備道:“這就是我們的脊髓神經生物電信號傳感器,它能夠比較精確的捕捉到我們大腦傳輸到脊髓神經中的運動生物電信號。
我們的傳感器在捕捉到這些運動生物電信號後會由搭載的智能係統進行運算,然後轉化為控製信號來驅動這支智能仿生電子義肢上麵的傳動裝置,使其能夠符合自己心意的運動。
理論上來,這款智能仿生電子義肢適合絕大多數相關殘疾人員。隻不過呢……”
吳浩賣了個關子,停頓了一會兒然後才答道:“這麼吧,大多數相關殘疾人員在經過一些適應性訓練後,都能非常好的操控這支智能仿生電子義肢。時間越長,操控的也就越熟練是,甚至到最後佩戴者會感覺和健康的手臂沒什麼差彆。
可是這也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一個人殘疾時間太久的話,我們的人體會有自我適應能力,那麼大腦傳輸到脊髓神經的運動生物電信號將會去除殘損肢體的這部分控製信號。這樣的話,那麼佩戴運動傷殘神經損失將會很難操控智能仿生電子義肢。
簡單來,因為時間太長,你已經沒有使用殘損肢體的意識了。所以首先得慢慢適應,然後培養這種意識,這個過程的話相對比較緩慢。
就像周勇勇,他是十二歲那年被截肢的,現在已經二十三歲,十一年過去了,他的大腦和身體已經接受了他右臂殘缺的事實。
這時候想要重新讓他適應自己有了右臂的話,就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
因此,對於這種殘疾人士,我們建議越早使用智能仿生電子義肢效果越好。不僅僅適應的時間會很短,而且也不會影響本饒正常生活。
像周勇勇,他實際上已經適應性訓練差不多一年了。那麼下麵我們就有請他來給大家展示一下這支智能仿生電子義肢。”
啪啪啪啪……眾饒掌聲熱烈響起,周勇勇也走上前來。
第(1/3)頁
第(2/3)頁
隻見他看了一眼自己右臂膀上佩戴的智能仿生電子義肢,然後看著眾人笑了起來。於此同時呢,隻見這支智能仿生電子義肢居然慢慢的舉起手來,然後衝著眾人揮手起來。
緊接著,周勇勇開始運用這支智能仿生電子義肢活動起來,時而手臂伸直,時而舉起雙手,時而轉動手臂,時而握緊拳頭。
而這也引起了眾饒陣陣掌聲,周勇勇並沒有停下。隻見他拿起前麵站台上的乒乓球拍,然後拿起一個乒乓球,開始玩起墊起球來。隻見在他的球拍的控製下,乒乓球一直在球拍上彈著,久久沒有落地。
緊接著,吳浩也拿起了一支乒乓球拍,然後和周勇勇在展台上打起來。不過他技術太爛,打了兩輪球就被他接飛了。
哈哈哈哈……看到吳浩擊飛乒乓球時候的尷尬囧樣,眾人都大笑了起來。
而吳浩呢也尷尬的放下了球拍,心裡則是吐槽了一句,老子怎麼連一個安裝義肢的都打不過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