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到吳浩的這番介紹,三人都點了點頭表示認同。的確,這種智能仿生電子義眼再好,也沒有自己的肉眼好。
而且正如吳浩所說的,它再先進,也不貴是一款電子設備罷了。
小馬哥隨即詢問起來道:“那麼怎麼使用呢,是直接佩戴,還是手術植入,過程複雜嗎?”
吳浩笑著搖了搖頭:“不負責,使用佩戴這款智能仿生電子義眼總共分為兩個步驟。首先呢則就是手術部分,我們需要通過手術,摘除已經失去功能的眼球,然後清掃眼眶裡麵的殘餘組織。然後通過眼底顯微手術,植入一塊微小的腦機連接裝置。也可以看做是連接這款智能仿生電子義眼的插座。
我們需要通過手術,讓這塊微小的腦機連接裝置植入在眼底,起到向大腦傳輸相關數據以及大腦向智能仿生電子義眼發出控製指令的橋梁。
整個眼底植入手術,我們將采用我們自主研發的微型多觸手智能機器人來進行手術。這種微型多觸手智能仿生機器人呢的每根觸手機械臂非常的纖細,很適合進行這種要求精準的顯微手術。
這種眼底植入手術,如果是采用常規手術的話,可能需要十幾個小時,采用先進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話,也需要七八個小時。
而采用我們這種微型多觸手智能仿生機器人呢,則可以將整個手術的時間縮短到兩個小時左右。大大的縮短了手術時間,
降低了手術風險,減輕了患者手術和術後的痛苦,並且極大的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
“完成眼底植入手術後,我們需要患者有一個適應和恢複的過程,這個過程一般在一個周左右。
在這一周的恢複期內,我們需要不斷的測試眼底植入的腦機連接裝置的性能,並且將會視恢複情況,進行二次或者三次手術修整。
大家知道,每個人的個體差異不同,所以恢複情況等因素也不同,所以這個要視情況而定,沒有較為統一的標準。
一周以後,患者恢複情況良好,符合相關標準,那麼現在就可以為其佩戴上智能仿生電子義眼了。
第(1/3)頁
第(2/3)頁
因為患者屬於長期致盲,所以想要恢複光明肯定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剛開始,肯定能夠恢複光感,也就是能夠感受到光線,隨著視神經和負責視覺的大腦視覺皮質中樞,也就是枕葉,也需要一個適應和習慣的過程。
這個過程也將會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素質接受情況而定。隨著大腦視覺皮質中樞逐漸的適應,患者也就開始慢慢的從智能看到光線,然後變為模糊的毛玻璃視覺。
也就是說,已經可以看到東西了,隻不過還是朦朧一團,有點像是隔著毛玻璃看東西,能夠看到大體輪廓,但看不到細節。
通過一段時間的恢複和適應,患者會越來越看清楚東西,最終恢複到我們預計的正常視力。”
“這時候還不算結束,我們還需要訓練患者來如何使用這隻智能仿生電子義眼。包括平時的佩戴摘卸,還有保養維護,以及如何使用它的一些功能等等。
整個恢複期可能要持續三個月甚至半年以上,除了前期需要在醫院住院外,後期絕大部分時間則可以讓患者回家自行恢複,定期複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