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是個奇人,曆史上有名的奇人。
送燕王朱棣一頂白帽子,就是這位的故事。
很多人說姚廣孝有通天之能,能卜算未來,測吉凶,但其實不過是他熟知曆史,通人性,知進退,然後又功利心重罷了。
老朱生的兒子們,姚廣孝是熟悉的,當年馬皇後病逝,朱元璋挑選高僧隨侍諸王,姚廣孝就故意接近燕王朱棣。
他也想接近太子朱標,但沒機會,朱標也不會喜歡和他這種人來往,朱標來往的是朝廷百官,是儒家人士。
而除了朱標之外,朱元璋的兒子當中除了朱棣,其他人都是雖然有能力,但無不是頭上流膿,腳底長瘡的惡人。
為禍百姓的諸王,能有什麼好下場?
曆史上那都是清清楚楚的,不是被皇帝乾掉就是遺臭萬年,想要有所作為那是想都不要想。
朱標去世之後,姚廣孝極力鼓動朱棣造反。
很多人說他這是為了一展所學,也對也不對,對是因為的確施展了他這些年的所學,不對則是因為他更看重功名。
現在造反成功了,功臣名單中很多人被封公封侯,賞賜了諸多金銀財寶、綾羅綢緞,但他沒有。
他隻是接受了財寶的賞賜,沒有接受還俗、府邸、美女的賞賜,也沒有接受封公封侯。
因為他知道,要想簡在帝心,還俗封公封侯是不行的。一旦接受了,那他就成為了臣子,遠遠不如他現在這樣以僧人的身份和朱棣交往的關係,無論是密切、還是身份地位的關係,都不如。
所以,散朝後,姚廣孝沒有理會靖難功臣們的恭維和詢問,也沒有好奇的去向朱高熾三兄弟詢問心中的疑惑,而是不動聲色的轉身就走。
燕王朱棣和皇帝朱棣是兩個不同的人,他是靖難的主要策劃者和輔助者,現在已經成功了,他就不能再往前進,而是要往後退了。
怎麼退?
老老實實的不去結交大臣,不去問東問西,這就是退。
“大師~”
不過,他想走,朱高熾卻不想讓他走,在後麵叫住了他道:“大師,我有些問題想要請教您。”
姚廣孝微微一笑道:“世子請說。”
正所謂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他看似退了,其實沒退。隻要皇帝和皇子們有疑問,他這個靖難的大功臣、遊離在朝堂之外的僧人身份就會得到重視。
兩人於是邊走邊說。
令姚廣孝有些驚訝的是,朱棣竟然沒有和朱高熾這個“世子”說取消匠戶的事情,更驚訝朱高熾竟然沒有問有關冊立太子的事情。
朱高熾憂心忡忡的問道:“匠戶製度在皇祖父一朝實行了近三十年,如今父皇驟然更改,大師以為如何?”
姚廣孝心下感歎朱高熾真能沉得住氣,想了想後說道:“此事陛下自有考量,世子不必憂慮。再者,貧僧觀陛下旨意,隻是取消匠戶製度,匠戶不再世世代代為匠戶,醫戶不再世世代代為醫戶,商戶不再世世代代為商戶,並未涉及其它,想來天下百姓是歡欣鼓舞的。”
“隻怕秩序失調,難免騷亂啊~”
朱高熾歎了口氣道。
姚廣孝沒有接這話,隻是問道:“陛下宣布此事之前未曾找世子商議過嗎?皇後是否知道?”
“父皇並未將此事告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