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上位”的消息,傳播了很遠,但影響力僅限於新野和荊州一地,並未影響到其它的地方。
諸葛亮名聲的確很大,“臥龍”,但也僅限於荊州以及荊州附近的一片區域,並未在全天下傳播開來,所以很多人其實並不當回事的。
名氣大的人多了去了,但名氣大實際能力卻很差勁的人簡直不要太多,所以名聲這玩意在沒有見到真正實力之前不算數。
更重要的是,建安十二年的各方勢力都很忙。
整個天下,偏遠地區的安分守己的勢力可以不用說,都是些塚中枯骨,他們沒有鬥誌,隻是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然後等著有統一天下的勢力出現時,他們直接投就是了。所以,劉備這個天下聞名的英雄、漢室宗親搞出來的大動作,認命了諸葛亮這個“得之可安天下”的臥龍,對於他們來說壓根沒有任何意義。
真正有誌於爭霸天下的勢力,此時打得狗腦子都要出來了。
此時的東吳,在二十五歲的孫權的帶領下,組織了第三次進攻江夏郡的戰爭行動,誓要擊殺黃祖,吞並江夏郡。
孫權彆看是孫十萬,但其實非常有能力的,十八歲接任東吳之主的位置,不僅穩固了自己的地位,擺平了麾下的各方勢力,還勵精圖治,開始了圖謀荊州的計劃。江夏郡就是圖謀荊州的一個跳板。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江夏郡位於漢江平原的中心地帶,是荊州、揚州和豫州的交彙之處。
當然,孫權不可能直接說自己因為戰略規劃要打江夏郡,那也太傻了,他此時攻打江夏郡用的理由是為父親孫堅報仇。
江夏郡黃祖也是有支持的人,那個人就是荊州之主劉表!
劉表一直在支持黃祖,所以孫權連續打了兩次都打不下來。
從這也可以看得出來,劉表是非常有眼光的,一眼就看穿了孫權的小心思。
與此同時的曹操在乾嘛呢?
曹操在為徹底統一北方做最後的戰爭,一個是肅清袁紹的殘餘勢力,一個是遠征烏桓,解決邊疆的問題。
曹操的遠征,孫權的三打江夏,是聯動的,正是看準了曹操的遠征,主力不在,所以孫權才抓住了機會。
所以,諸葛亮的“上位”就這樣“悄然”的成了事實。
“諸位,亮今日召集諸位,有一事相求。諸位想想辦法,燒出一些土字、銅字出來……”
新野,工匠之所。
諸葛亮上任後的第二天,他就召集了劉備麾下僅有的打造兵器的匠人們,和他們說起了新的要求,用泥土或者黃銅燒製一些活字出來。
匠人們剛開始聽得不明所以,土字?銅字?什麼玩意?
但當諸葛亮具體解釋之後,匠人們立即明白了過來,原來是要燒製字印!
不多時,一眾工匠紛紛應諾,然後在諸葛亮期待的目光中開始了“活字”燒製。
一眾工匠剛開始用泥土燒製,就用新野這裡的普通泥土。“銅”這玩意非常的昂貴,是真正的錢,新野這裡並沒有多少,可不能浪費。
諸葛亮的意思也是先用泥土燒製,等有了經驗了再用黃銅燒製。
很快,諸葛亮就失望了。
新野這裡的泥土燒成活字的速度很快,雖然成功了不多,很多都不成型,但到底有成功的。然而,這一批字根本用不了,因為一用就碎了。
一眾工匠檢討經驗,終於經過了三輪燒製之後掌握了火候,燒製出了可以多次重複使用的泥土活字。
然而,諸葛亮再一次的失望了,因為將這些活字組合在一起印刷文章的時候,文章無法印刷出來,因為有的字印出來了,有的字印不出來。在印出來的字跡當中,有的字濃墨,有的字少墨,真正字跡清晰的非常少,完全沒法看。
這一次不用工匠們檢討經驗了,諸葛亮也看出來了,這是燒出來的活字高度不一、吸收墨水的程度不一造成的。
“竟如此複雜?”
諸葛亮這時明白了,為什麼活字印刷延續了近千年才最終成功,實在是太難了!
要知道,這還是他主動要求人去做,有了周飛給的提示之後,結果也是一堆的問題。可想而知在原本曆史上,活字印刷出來的難度了。
沒人主動去做,純靠一個又一個的意外發現去做,最終成功的時間能不漫長嗎?
於是,在眾工匠惴惴不安的時候,諸葛亮站了出來安撫他們,請他們繼續想辦法,一直想到完全做出為止,同時也就剛才自己的觀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字模是否繼續更改?其它地方的泥土是否會更好?是否可先雕版……”
諸葛亮是很有天賦的,他的建議讓一眾工匠開了腦子,想出了不少的辦法。
即便如此,連續三天,合格的活字也沒有燒製出來。
諸葛亮倒是不急,劉備也不急,一眾工匠現在也不急,而且還乾得熱火朝天了起來,因為諸葛亮這個“大人”和他們一塊在想辦法,這讓他們深受鼓舞。
但是,整個新野著急了起來,或者說關羽、張飛等人著急了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