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沒問題~”
周飛笑著說了句,又給兩人都添了茶繼續喝著。
“清香淡雅,回味悠長~”
李世民喝了口茶後,忍不住又點評了一下。
對於茶文化,很多人說唐朝隻有那種各種調料全部加進去一起喝的茶飲,譬如加蔥薑花椒、大棗、桂皮、橘子皮、薄荷葉等等,沒有現在的這種隻喝煎茶的方式。但其實,這是不對的。
前者喝茶,與其說是喝茶,不如說是茶飲。
陸羽的《茶經》中就有記載,唐朝既有茶飲的方式喝茶,也有喝煎茶的方式,他自己是提倡在喝煎茶的時候放入一點鹽調味。
李世民所處的時期是唐朝早期,但已經有喝煎茶的方式了,隻是怎麼流行罷了。
原因倒也簡單,油鹽、調味料等等在不能滿足的情況下,人們隻好通過喝茶飲來補充鹽分以及一些其它的味道。
後來,伴隨著生活物資的充沛,喝茶再去喝茶飲就太膩味了,於是喝煎茶這種要求味道“寡淡”的方式就成為了主流。
現在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喝茶的時候,李世民也隻是因為茶的味道比較彆致,所以有點驚訝,但對於喝煎茶的方式並不驚訝。
“這些都是廉價品,真正的極品茶葉我可買不起,等價的黃金估計都買不到。”
周飛笑了笑。
李世民略微一想,倒也沒覺得這事很稀奇,隻是感歎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周飛點了點頭,喝了口茶潤了潤喉嚨,笑道:“我就從秦王的大唐開始講起吧。”
“請講!”
李世民立即坐直了身軀,大馬金刀,背部挺直,同時麵色嚴肅,顯然對於周飛降下來要講的內容極其認真。
對於周飛來說,那些是過往的曆史,是不可更改的過去。
但對於他李世民來說,那是還未發生的未來,由不得他不認真。
周飛緩緩說道:“秦王為太宗之後,開創了貞觀之治,基本上打服了周邊所有勢力,包括突厥、西域的高昌、樓蘭、龜茲等等,隻剩下吐蕃和高句麗沒有打下來。吐蕃是因為海拔極高,中原士卒上去容易有高氧反應;高句麗則是時不我待,秦王征伐了兩次,重創高句麗後沒多久就去世了,貞觀二十三年~”
李世民聽到這一段,身軀一震,原本認真的臉上流露出了複雜的神情,既有興奮又有欣慰、遺憾和一絲對死亡的恐懼。
沒有人不對死亡恐懼,尤其是大業未成的人。
此時的李世民才二十八歲,還未登基,他就從周飛口中知道了他的死期,這如何不令他有恐懼?
不過,恐懼也隻是些許,李世民到底是李世民,他此時更遺憾的是竟然沒能滅了高句麗!
“可惜沒能滅了高句麗!”
李世民喃喃自語道。
對於滅高句麗這件事,李世民沒有半點心理負擔,在他心裡也是早就想過要滅掉高句麗的,在他當年出兵救楊廣的時候就有了這種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