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且聽他慢慢說,等他說完了之後這個金身那就是必須的了。”
聽溫大人話裡的意思,好像這個村子裡的人,在自己的政策上賺了大錢了。
“溫大人說的是我們全村總共150戶,人現在有100多名青壯年都在高句麗,我們全村分到了大量的土地,而且還有大量的扶桑奴隸,雖然是在極北苦寒之地,但是僅去年一年的糧食收入,就抵上我們全村以前的30倍了。”
老頭非常高興的說道,他們的村子就這麼一個大家族,當時朝廷做出移民的決定的時候,很多人都在觀望,但是他們的村子卻已經是在組織人前往了。
幸虧他們去的早,第1批去的人比第2批就多一倍的,土地誰讓人家有冒險精神去的早呢,如果要是第2批的人不服氣的話,那你為什麼不早早的上路呢?
當然這些人也是有吃苦精神的,零下20多度的環境裡,每年的糧食也隻有一年一熟,但好在地方比較大,而且還有大量的扶桑奴隸,所以他們村子裡運回來了許多的錢,不過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第1筆錢當然要給李象塑造一個金身。
“老先生,這都是你們村子裡的人自己努力得來的,這個金身我收下,不過我從我扶桑的土地當中,拿出和這個金身等量的土地賜予你們的村子。”
李象讓身邊的小太監收下了這個金身,但是李象不能夠平白無故拿老百姓的東西,即便是老百姓送的也不行,現在的大唐官場還算是清明,李象不能夠讓自己壞了這個規矩。
“這怎麼能行呢?這怎麼能行呢?”
老頭一聽這個話就著急了,全村的老少爺們讓他來送禮,誰知道送出來這樣一個結果,這不就等於是人家殿下買下了這個金身嗎?和他們村子裡的人有什麼關係。
不過李象此刻已經往前走了,老頭還想著和李象說兩句,但無奈兩旁的老百姓實在是太熱情了,連給老頭一個辯解的機會都沒有。
這一路上李象也感覺到了,當一個帝國走正道的時候,人民的凝聚力就會大為加強,現在就是整個大唐帝國飛速發展的時期,從官場到民間,所有的人都隻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看看外麵的世界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李象終於算是讓所有的老百姓做出了一些改變,當然這個改變還不夠,走出去的人隻是一少部分,更多的人還是喜歡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兒,在他們看來外國的土地再怎麼好,那也比不上祖宗留下來的這一塊。
當然這一部分人都是既得利益者,到高句麗的北邊去找食的食物,這對他們來說太危險了,還不如留在原來的地方過得稍微清苦一點。
當然,人各有誌,李象也不能夠把所有的老百姓都給發配到邊疆,去看到江南老百姓的富足,李象的心裡也有底了,本來還想著休整幾年,現在看來根本就不需要修整,大唐還有實力支撐另外的對外戰爭,畢竟前幾場戰爭並沒有傷害到大唐的國本。
此次前往嶺南,李象的這個視察就是為下場戰爭做準備。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