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涿郡到洛陽,乘船要多久?
按照曆史上的記載,隋帝的大龍船一路下來,要五十多日。
這其中,還要將沿途州府接待、朝拜、休息的時間都計算在裡麵。
像阿布這樣的船隊,少了這些羈絆,自然是快上許多。
前後隻是不到一個月的功夫,就到了永濟渠的最西端,沁河口。
然後折東南順溜直下,在武陟方陵村彙入濁河,也就是黃河乾流。
阿布給圖布置一番,重點提醒了諸如河口、黎陽倉、河陰倉、河陽倉、洛口倉等地點,圖便帶人在此下船自去。
船隊再次折西逆流而行,水勢明顯變大,而河流的顏色也變成了黃蒼蒼的一片,徹底成了一條名副其實的濁河。
隨著天氣漸暖,中原之地的南風越來越多,這也剛好便宜了粟末人的船隊,可以時不時的扯起風帆,這讓行船的速度快上不少。
當船至洛口,便拐入通濟渠西段,經鞏縣、偃師,再行一小段,就到了千古大城東都洛陽。
一進入這段河道,便感覺船速緩慢起來。河麵上的大小船隻,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擁擠。
怎麼形容呢?
如果所有的船都扯起風帆,那的的確確便是遮天蔽日。
船挨著船,帆接著帆。
短短一點路程,本來可以半日到達的,卻足足花費了三天的光景。
阿布恍然如夢,如果這船變成汽車、河流變成大馬路,可不就是前世的遊車河嗎?
完全沒有兩樣,除了沒有可以吱哇亂叫的喇叭。
有交警沒?
的確有,乘著又細又窄的小艇,穿著明顯是大隋船運衙門罩衣的小吏,拿著一個手卷,一個個的挨個上船檢查登記,還發一個類似小票的東西。
“什麼東西?”
阿布好奇的問突第齊喆。
“報關排號!”
“噢!”
阿布恍然大悟,這和前世的確沒什麼兩樣啊。
顯然,那些從另一側航道離開的船隻,就沒有如此麻煩,直接順著船流,漸漸遠去。
距離東都城越來越近了,兩岸的房舍、樹木、人流,也越來越多。
河堤上,販夫走卒、墨客商人、男人女人,熙熙攘攘。
但他們對河流上的各色船隻,俱不在意,任由這些全國各地來的外鄉人指指點點、品頭論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