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將所有的財富聚攏在一起。然後開部族大會,然後按照千年不變的分派製度,哪怕一根針,也要分得明明白白。
先分給頭人們,然後頭人們再分給自己的民戶。當然,頭人們永遠是分得最多的人。
財富,全部進入到了每家每戶。
這時候,沒有公產,窮廟富和尚!
這就是傳統!
打從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開始,就是這樣過來的。
天經地義,理所當然,沒毛病!
可是,這樣子做對的嗎?
這樣做,能使粟末族變得強大嗎?
事實證明,不可能!
即使是在粟末族最強大的時代,就是在那個整個靺鞨族還沒有四分五裂時代,在那個還沒有被高句麗各個擊破之前的時代,粟末部這一支的人口最多也就兩萬餘人,戰兵也才六千人。
而到了阿布穿越的時候,粟末部的人口已經堪堪剛過一萬,地盤也已被壓縮到了大隋邊境營州的邊緣地帶。
究其根源,就是古老的大平均主意。
平均讓財力分散,財力分散就無法辦大事,不能辦大事其結果就是實力不強而分散。
再加上粟末部的祖輩大頭人們,經營部族的戰略,總是離不開遊獵、農耕、安居和防禦。
於是,整個族群的經濟、人口、思想、視野都逐漸出了問題。
最後,實力變弱,戰鬥力變弱,地盤縮小,然後進入逐漸敗亡的可怕循環……
阿布登上粟末族舞台,當然不想再這樣憋屈的活著。
因為,他已經不能算是原來的阿布契郎,特彆是在思想上。
他的心裡,始終藏著一個前世永存的大國夢,藏著一顆現代戰士嗜血的心,藏著一套早已深埋根骨、滲入血脈的屠龍技。
於是,他和老爹大屋作有了爭吵。
老爹終究敵不過兒子的勃勃野心,大屋作妥協了,所以就撒手跑往陀太峪去了。
名義上是為阿布守護退路,實質上是對兒子激進路線的一種抵抗。
眼不見,心不煩!
阿布,開始大把掏錢。
他將家裡積存的絕大部分黃金白銀,明明白白、堂而皇之的送入戶部充作庫銀。
並召集各個大小頭人,詳細說明自己為什麼這樣做的道理。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阿布鼓勵大家,各憑實力,自願掏腰包充盈族庫,圖謀長遠。
小族自然有小族的好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