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上來說,大家對於出兵契丹較為樂觀。
即使是提出反對即時出兵的人,也大多出於戰略穩健和戰爭準備的考慮。
阿布非常高興,這樣的討論,非常有益於民政係統和軍政係統的運行磨合。
合理的爭論,有利於樹立朝堂的正氣和權威。
對於一個強大的組織,一言而決,絕非幸事。
現在看來,大家的意見基本上是一致的。
至於現在出戰和秋天出戰的矛盾,並非絕對不能權宜平衡。
於是,他將目光投向司徒友明。
司徒友明見此,於是出言道:
“未料勝,先料敗,此乃取勝之道也。”
“既然已經決定出戰,先不論時間,我們應該先考慮作戰的準備,各種戰時、戰後的可能,以及應對的辦法。”
於是,大家對出戰的各種可能進行了討論。
首先討論的是戰爭的形態,有四種。
一是速戰不能,變成僵持或者消耗戰;一種是抓不住主力,變成追逐戰;一種是速勝之後的控製;一種是慘勝之後的恢複。
其次討論的是戰爭的影響。
一是大隋的態度;二是突厥的態度;三是周邊諸如奚國、室韋、高句麗的態度;三是契丹民眾的反應。
最後討論的是戰爭的失敗。
一是不敗不勝的應對;二是小敗的應對;三是慘敗後的應對。
粟末部過往的戰爭,要麼是應對外族的挑釁和侵略,要麼是和高句麗之間的你死我活的對抗。
真正因為自身戰略需要,主動去攻擊一個國家或者族群還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所以,不得不謹慎。
很快,粟末族新生的政府係統高速的運轉起來。
雖然在大會上坐在上首的阿布契郎,沒有明確何時出兵,但他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
戰爭,已經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所有的準備,全部是以出戰迫在眉睫的假設下進行的。
首先出動的是灰影。
經過大半年的篩選和訓練,灰影的三級體係已經慢慢成型,
行動隊已經形成五個分隊,每隊五人。
支援中隊人數最多,共有一百五十號人,也對應行動分隊分了五個分隊,平時以三十人固定分組,如果不足還會抽領彆的分隊隊員進入。
信息中隊,因為大多是需要進行文字整理和數字處理,文化要求較高,所以除了本部人員,還吸納了一批從中原搜過來的高知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