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除了外出打野,要麼整日盤旋在楊柳湖的廣闊大地上空巡視,要麼就是再一次擔負起空中信使的角色。
或高句麗,或陀太峪,或突厥和室韋的那些秘密據點,顯得還很忙碌。
自從發明了的爬犁和滑雪板這種便利的冬運工具之後,粟末地的人,出行大便。
如果實在逼不得已,需要在大雪天外出,就會套馬拉爬犁,坐上去前往目的地。
或者,腳蹬滑雪板,兩手撐雪杖,飛速流竄於白山黑水之間。
那工具,那服裝,那配件,一樣一樣的,全是標準製式貨。
粟末地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主要是那些修建在楊柳湖西南的淺山地帶的高大廠房。
這塊工業區,前麵被楊柳湖和重影大營,死死的擋住。後麵,就是通往陀太峪的密道和徒泰山莽林。
那裡,一直在冒著一股股黑煙,還有“叮叮當當”、“哐哧哐哧”的聲響。
一個個工業製品,被巨大的爬犁拉著,一批批運進靠近徒泰山的山洞或大型倉庫之中。
瓷器、鐵器、銅器、皮裘、玻璃器、木器、漆器、丹藥、蠟燭、胭脂、首飾、珍珠膏、孩子的玩具……
後來,竟然還有了香皂、牙膏、牙刷、指甲剪、絞頭發的剪子……
自從穿越以來,阿布在粟末地的貿易輸出上麵花了很大的精力。
他一再到處搜刮各類工匠,再結合自己前世的一些見識,連續開發出了種類繁多、眼花繚亂、拍案驚奇的新產品、小東西。
比如,當透明玻璃的純淨度達到一個高度後,他就開始圍繞它大做文章。
玻璃碗,玻璃瓶,玻璃燈盞,窗玻璃,玻璃首飾,玻璃玩具,玻璃透鏡,玻璃眼鏡……
一開始,戶部就將價格定得不是太高,與傳統的琉璃器拉開了差距。
純粹走,貧民路線。
這下好了,雖然價格低,但架不住量大。
大批輸入大隋、突厥、高句麗,以及周邊各部族的玻璃用品,一經投放市場,立刻被搶購一空。
就像在大隋和高句麗,那些家境稍微殷實的人家,常以門窗上能鑲嵌一塊純淨透明的玻璃為榮幸之事。
陽光,第一次隔著一層東西,白花花地射入千家萬戶的堂屋之中。
人們開始用玻璃碗裝水果!
開始用玻璃杯喝水喝美酒!
開始用四麵插著玻璃的燈籠夜行!
開始用玻璃花瓶養花、插花、當筆筒……
巨大的財富,開始彙聚到各地的亨得利、昌鑫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