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麵為篆書,豎立“中華”兩字。
中臣太倉將這兩枚嶄新得就像剛生出來一般的錢幣,掌在手上,細細端詳。
這兩枚錢幣,恁是生得好看!
色澤發紫發紅,顯然主材是含量最高的紫銅,屬於品級最高的那種。
而兩枚錢幣的紋路,非常清晰整潔規整,猶如天生一般。
實在想不出,有何等利刃能將銅塊刻出此等模樣?
澆鑄法,是很難如此的!
手感光滑,圓潤,就像玉器一般,仿佛還經過了拋光和打磨。
再感覺重量,似乎還要比往常的五銖略重。
好東西啊!
精品!
中臣太倉吸著氣,有點愛不釋手。
那樣子,有點像個孩子。
這兩枚銅錢,是粟末地水力衝壓技術的產物。
八月份的時候,利用墨家杠杆理論和齒輪技術,再加上不斷進步的水錘技術,簡單的衝壓加工技術出現了。
衝壓技術產生的初衷,主要是為了給騎兵部隊鍛造整片式鎧甲。
像胸甲和背甲,類似明光鎧。
當看到結實輕便的胸鎧甲,阿布提議是否可以在上麵壓印上胸徽。
比如,漢字或圖案什麼的,以彰顯自己軍隊的精神和屬性。
申徒石和一幫做模範的工匠,研究了一個月,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最後,大家選了一個日月圖案,做為粟末地武裝鎧甲的徽章。
既簡單又特彆,寓意也深遠。
因為正趕上自己的孩子們快出生了,阿布就想著,是不是也學學人家前世的貴族世家們,做些紀念幣什麼的。
於是又給申徒石提出,能不能利用衝壓技術,製造金、銀、銅幣?
打製明光鎧一類的工件,是一種粗活。
但衝壓徽記,就比較難了。
衝壓銅幣,那更是難上加難!
衝壓銅幣的原理,其實非常簡單。
隻要有足夠可控的壓力,有足夠堅硬的衝具,就可以製作出來。
早期的衝壓技術,就是一個母衝頭座,一個公衝頭,再加一把大鐵錘就行了。
現在,在華夏北部大地上,就有好多薩柵、拜占庭、突厥等國的粗衝金銀幣。
然而,實際機器製幣的操作,哪有那麼簡單?
首先,你得要冶煉軟硬適度、成分合適的銅合金板材。
其次,你得要有穩定先進的衝壓設備和動力來源。
第三,你得能做出造幣的衝模。
第四,你還得懂一點鈍化技術。
第五,你還得有能力保證品質穩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