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這手筆出自廣皇帝本人。
可謂文采飛揚,豪氣乾雲,讀罷讓人熱血沸騰。
此文一出,算是廣皇帝正式宣告,要對高句麗給個教訓了。
這高句麗上下,實在是不成樣子。
不僅屢次藐視大隋尊主國的權威,而且現在又在內犯上作亂、罔顧綱紀、違常敗德。
說實話,也該讓莫離支淵愛索吻、高建武認識認識,馬王爺有幾隻眼了!!!
不過阿布看了這詔書,眉頭皺得很緊。
為啥?
這詔書的文采好是好,但裡麵有大問題啊。
敵若降,則進攻止!
數路並舉,無一統前帥!
事事上報,唯皇帝令!
幾個意思,這是?
另外一封敕書,卻是軍令。
大意是說,讓營州大營做好迎接部分大軍的準備,像駐軍的倉庫、帳篷、草場、警戒等等。
按說營州大營,也算是大隋邊軍的重要部分。
這麼重要的行動,自然也應該參與其中,至少要能成為深入高句麗的主要部分。
可阿布在敕令上看來看去,就是沒看到對自己參與行動的任何安排。
唯一的,就是讓自己做好配合和轄地警戒任務。
看來,大皇帝這是看不上自己營州大營的三萬多人的戰鬥力啊!
好吧,既然沒戰鬥任務,那就做好務虛工作吧。
阿布先在大營中開了大會,將敕書和詔令宣讀解釋一番。
然後,對具體對迎接大軍的工作進行了細致的安排。
一個字,接待好,給大皇帝和遠征部隊留下咱們會來事的深刻印象。
對,就是深刻!
怎麼深刻,就怎麼來!
現在的阿布,自從鷹眼郎將管食吾升遷之後,以太子洗馬爵、上鎮將軍之銜,暫領隨州大營。
他,是營州大營一枚妥妥的老大。
這家夥,慣會做人。
隔三差五,請吃送喝,還將皇帝的賞賜全部分發給這些長期戍邊的將士。
同時,對於營中的一應事務,能推就推,能讓就讓,全讓長史和幾個副將做主乾了。
而功勞,自然在奏疏中,儘可能推給眾人。
這一下,不僅廣皇帝非常滿意,就是營中這些將官,也是對阿布契郎讚不絕口,信服的緊。
大隋上下,對這年輕人評價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