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個兒子,後來會相當出名。
劉仁軌!
就是那個在白江口,將倭奴國水陸大軍,打得吐血星散的一代名將。
不過,現在這孩子才十二歲,正在粟末地的中學裡讀書學習。
原本的曆史上,他這時候正跟著父親,在大隋的動亂中,顛沛流離,過著淒慘的生活。
衝繩第二遠洋海軍,變更為第一遠洋軍,少將師長還是阿科泰弟。
不過,旗下已經分裂出兩支遠洋支隊。
一支常駐衝繩;一支已經遊弋在崖州島得廣闊藍海。
周孝安擔任水軍總司令,統管遠洋軍和內河軍。
長史,是來自霫族的都倫西庫,這是大屋作的特意安排。
這老頭提出的條件是,必須帶著自己的幾個老婆隨軍,去體驗體驗大海的波浪壯闊!
大業十年,粟末地新輸入的人口,有近六百九十多萬。
有一半,留在了遼東大地。
其餘的人口,被悄不聲息地分散到各郡,特彆是契郡、夷州島和崖州島三地。
雖然廣皇帝的旨意是人口有上下限,但是在搜影和當地官府的勾結之下,輸出的人口,要遠比公布的數字要多得多。
多出來的人口,全部被以匪患滅亡的名義,注銷了戶口。
可實際上,這些人全被以極低的價格,一船一船地悄悄送出了天津港。
至於去向,成謎!
那些俘虜的被挾裹的普通老百姓,額頭上早就被打上了亂匪二字。
要麼被砍頭,要麼乖乖地被運走,根本不需要任何登記。
其實,當他們坐上高大的海船,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善意。
吃食、衣服,甚至還有醫生,以及強製性地在散發著濃鬱藥味的熱水中,被反複衝洗和浸泡。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腦袋上的頭發全被剃了個精光,還有腋毛和……
管事的說得很明白,要想活命、要想不被瘟疫吃掉性命,就乖乖聽話。
否則,一旦有病,全部丟入海洋喂大魚。
簡單就是一句話,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人!
還好,這時候《孝經·開宗明義章》中所謂“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還沒有後世那麼有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