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矩的失誤,就是錯判了都拔的決心,以及史蜀胡悉對於東突厥現實的意義!
史蜀胡悉,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
代表的,還是龐大的粟特商人集團、無數突厥貴族利益集團!
滅了一個史蜀胡悉,還會有無數個史蜀胡悉站出來!
長孫晟如果還在,他會像裴矩這樣,魯莽而簡單地刺殺這樣一個人嗎?
!!!
整個北線吃緊。
雲州郡、馬邑郡、五原郡、樓煩郡、馬邑郡、雁門郡、雕陰郡一線持續吃緊!
現在,能叫得出的一方將領大佬,也就是馬邑郡的郡守王仁恭,以及剛剛趕到太原赴任的唐國公李淵。
而李淵,也是個半路出家的武官,他大半輩子都是以文臣身份出現在大隋官場。
而其他郡的郡守,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文臣老吏。
但在這些郡的郡丞中、都尉中,倒是有幾個能人。
如太原郡的王威、雁門郡的陳孝意、馬邑郡的李靖、劉武周等人。
如果兵力足夠,這些人一起,倒是可以與都拔的大軍周旋一二,為朝廷調兵遣將贏得時間。
阿布在白鷺寺這邊的工作任務,就是密切監視突厥大軍的部署和動向。
當然,同時監視前線各郡軍政兩道人員有無異常舉動,也是份內之事。
隨著朝廷從內地調集的大軍到位,突厥和大隋對峙的局麵基本成形。
突厥人已經少了先前蠢蠢欲動的挑釁之舉。
但是,卻一直沒有退兵,大有常駐邊境的架勢。
李淵到達太原後,開始顯示出他精於內政的本事。
他利用自己名號響、人頭熟、擅於團結人籠絡人的特點,很快就將原先比較鬆散、各自為政的太原、河東各郡捏合在一起,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備戰、溝通、撫民運動。
作為撫慰大使,他先派出使者,與都拔積極溝通。
同時,為了創造穩定的抗敵環境,他敦促各郡聯合剿匪,安撫民眾。
各地郡兵,被李淵組建成三大軍事聯軍,采取抓大放小、先難後易的策略,對各處亂匪進行了聯合剿殺。
內候官的秘諜四處出動,為剿撫大軍提供了大量的情報支持。
太原、河東境內的匪情,頓時為之一變,迅速變的穩定安靜不少!
李淵、王仁恭、楊子燦等人,聯名上奏,請求開倉賑濟,舒緩民情。
突厥和大隋邊境局勢,既未變好,也沒有持續惡化。
僵持,對峙!
未幾天,詔下。
準!
阿布將訓練驍果新軍的擔子,交給了沈光和王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