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骨大阿熱一般常駐牙青山的灰胡子泉,那是一年四季都溫暖如春的地方。
因為那兒有神奇的溫泉,整整有連綿一十六處。
這十六處灰胡子溫泉,占據著一整座巨大的火山口。
周圍,全用粗壯的木柵圍著,就像城牆。
灰胡子圈裡,便是阿熱連綿的巨大氈帳。
其中最大的那座,便是契骨王大阿熱的王帳,號稱“密的支”。
而其他小部族的首領、契骨的官員們,在居住在較小的氈帳之中。
但凡契骨人要調兵作戰,各小部落便要召集自己部屬的成年牧民,自帶乾糧、武器、戰馬隨同大阿熱出征。
他們的賦稅很簡單。
隻是以貂、豽等珍貴皮毛為賦,不需要交納牲畜和糧食給王室。
因為大阿熱,本身就是契骨最大的牧場主。
契骨的官員設置,很明顯具有漢朝的風格。
設宰相、都督、典兵職使、長史、將軍、達乾等職位。
其中,宰相有七人,都督有三人,典兵職使十人,長史十五人,將軍五人,達乾六人。
為什麼說契骨是漢化嚴重的北部少數民族?
不說統治者是黑發、黑瞳的血統主義者,就是在飲食上也有很大的特異。
契骨的各小部落,主要以肉食和馬酪為主,但阿熱氏的主食卻是各類麵食。
或許,李陵雖然身體被迫投奔到了極北之地,但他的腸胃卻始終保持著對漢地五穀的忠誠。
讀到此處,阿布不由歎息。
人們,往往可以自己欺騙自己的思想。
但是肉體和腸胃,卻會是最誠實的叛徒。
契骨人,娶個媳婦不容易!
彩禮,都是以飼養的牛羊馬為主。
豪門貴酋的聘禮,動輒會是成百上千的牛羊。
契骨人的喪葬習俗,和突厥、漢地都有差同。
不像突厥人,人死後親人、朋友都要行割麵之禮,契骨人卻不會這麼乾!
他們倒像粟末人那樣,圍著死去的人,繞三圈,邊走邊哭進行告彆禮。
然後,不像粟末人還要等屍首自然分化後二次葬,而是立刻用柏枝、鬆木火化而收其骨灰。
一年後的這一天,便會將骨灰放入墓室之中。
和中原人一樣,此後會選擇特殊的一些日子,來到墓地掃祭哭拜。
漢族人,貴生重死。
從這一點上看契骨人的婚喪習俗,李陵帶來的漢風影響尤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