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安排,依例先是楊子燦、魚俱羅等主將上書提了議。
與此同時,廣皇帝征詢王仁恭、李淵等北地諸郡太守、重臣的意見。
等他們的意見,全部歸到政事堂,朝中重臣便就此進行了北軍去留的反複商議。
議決情況整理成奏疏,呈廣皇帝預覽拍板。
這個時間有點長。
因為就是否繼續進擊突厥境內,政事堂、各部都有著不同意見。
因此,直到戰事結束快近兩個月的時候,關於白道城北路大軍的去留詔書,終於從洛陽城發出。
白道城,正式設立常屯營,留三萬驍果軍常駐。
選三萬五千男女俘虜,就地安置屯居。
原突厥人攜帶而繳獲的牛三萬頭、羊十五萬頭,交於大營轉做軍資,進行畜牧繁殖。
自有、俘獲的戰馬中,分公馬、母馬、兒馬共計七萬匹,交付於白道城大營駐軍,軍用,繁殖。
驍果衛右驍衛府折衝左郎將王辨、果毅右郎將阿古達哥,為正副大營總管,製兵事及屯墾諸事,行軍營內便宜之權。
長史杜如晦,兼任營司馬,協理軍務;法曹參軍郭昶等,俱都留守。
其餘人等,由大將軍楊子燦率領,於收到令旨五日內,開拔班師。
至於戰功獎賞之事,那要等到驍果衛回到京師大營後,核契功撰,再行頒布。
朝廷的聖旨一頒布,白道城大營在大雪之中,又開始一陣忙亂。
分兵留駐,清割物資、武器、牲口、俘虜,裝車……
組隊、計劃行程……
十一月二十一日上午,天色初霽。
朝陽出,班師大軍開拔。
昨夜,阿古達哥、杜如晦、郭昶等,被大將軍單獨召喚一處,麵授機宜至深夜方散。
駐營將官,送大將軍楊子燦等三十裡,一一惜彆。
班師大軍分前、中、後軍,踏著厚厚的積雪,緩緩而行。
過大利城的時候,新任定襄郡郡守,即原弘農郡太守蔡王楊智積早在城門外設帳等候。
蔡王楊智積,可算是老楊家的宗室老人,也是少有的智者。
弘農郡城攻防戰,楊智積力挫楊玄感之弟楊積善,功勳卓著。
此戰,為後麵趕來的剿匪大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為潼關沿線的守軍,極大地減輕了壓力。
此一戰,也讓廣皇帝重新認識了這位久坐冷板凳的低調皇叔,心裡便給他加了分。
定襄郡失而複得,急需一位可靠而老成的大臣,安心守護,確保邊郡安全。
皇帝找來找去,就把蔡王楊智積給派來了!
在這大隋疆域版圖的極北郡州,真說不上是個好來處!
但定襄郡的重要戰略地位,卻無疑是上等郡中之重郡,比起原來弘農郡守的政治價值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了!
好在現在的東突厥,算是已經被楊子燦一戰乾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