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論經濟!
文帝的輕徭薄賦政策,執行的很為徹底。
社會治理結構,也多有創新,非常完備。
租庸調,讓整個社會,變得“富人可以很富,但窮人不能太窮”。
到了廣皇帝時期,你要說土地兼並嚴重?
嗬嗬,嚴重不符實,也更說不上。
大隋到現在,才多少年?
三十五年!
永業田這個製度,一直堅持得非常不錯。
隻要它在,土地被大肆兼並,就不可能得到泛濫!
因為土地雖然可以買賣,但僅限於罰沒田、露田,私自交易永業田是一項非常嚴厲的重罪。
其租,更是低到離譜,雖不能是曆史之最,但比後世吹捧的唐明四十稅一還要低許多。
倒是現在,大江南北存在著不少土地,被撂荒閒置、無人耕種。
為什麼?
三個關鍵。
一是庸,一是兵,另一個是災。
庸,就是徭役,也叫義務勞役。
大到長城、官衙、運河、皇家宮殿等大型工程,小到修橋、修路、修渠、開荒等地方公共雜務。
大隋創立,百廢待興,國家基礎建設基本為零。
有人說,大隋就毀在沉重而浪費的徭役上麵!
嗬嗬!
千萬千萬不要被一些曆史槍手的曳光彈,帶歪!
先說被後世詬病最多的大運河工程。
它,無疑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型基礎性工程。
這項大隋百姓庸付出最多的工程,開始得很早。
從文皇帝時期,就開始陸續修建,直到廣皇帝執政中期才完工。
它,既是南北文化商業交流的經濟大動脈,又是維係和控製帝國南北聯係的政治紐帶。
這一項,耗資巨大,投入的人力也多。
但,它也是一項大隋朝不得不建的戰略性基礎工程!
說個笑話,如果大隋不修建,後來的李唐王朝也會被逼著花大力氣去修建。
不建,南方割據的分裂局麵,必然會成為中原王朝的一種事實!
北方長城的修建,其意義和價值更不用說了。
隻要是個頭腦清醒的中原王朝,就必須時時刻刻將視線放在北麵。
那兒,是虎視眈眈的突厥!
至於兩都,更有說道。
長安,也就是後來的大興國都,從地理上,還是遠離於國家南北的中心。
後來再建新都洛陽城,也是基於對整個中原地區、山東地區、江南地區的有效控製需要。
也是不得不建!
隻是廣皇帝的去中心化、多中心的治政理念,不被傳統儒家士人們所理解而已。
至於其他幾項大工程,如名冠後世的天下糧倉,更不是苛政之列了!
沒有這些大型糧倉,就沒有大隋快速的經濟政治恢複和穩定。
唯一的問題,就是儲糧太多!
而遍布各地的行宮,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