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朕說了這麼多,你還是不信任蘇詡?”
之所以告知王翦此事,
便是要讓王翦相信。
蘇詡是有能力的。
蘇詡給他的計謀,他能用得上。
結果,
說了這麼多,
王翦竟還堅持自己來。
而拒絕蘇詡的參與與建議。
這讓他的臉麵很是掛不住。
呂不韋在時,
你王翦有自己的想法情有可原。
但呂不韋死了。
你還不聽朕的話,那可就不好辦了。
見嬴政露出慍怒,王翦歎了口氣道,“陛下——”
“前方戰事瞬息萬變,什麼計謀都是空談,幾乎是用不上的。”
“而且,兵書有言:將在外,君命有所受,有所不受。”
“為何會有這樣一道兵法。”
“便是因為路途遙遠。”
“消息傳遞一來一往,戰場形式早就已經改變。君命也滯後,用不到的。”
“所以,我並非是鄙夷蘇禦史之計謀。”
“隻是怕其計謀用不上。”
“甚至還貽誤戰機。”
王翦說得頭頭是道,也非常在理。
事實上。
也正是如此。
在戰場之上。
哪怕是一個時辰,
都有可能發生截然相反的變故,
更何況鹹陽城的計謀,試圖左右秦趙邊境呢?
他作為秦國大將軍,自然深諳此道,他的顧慮並非沒有道理。
嬴政聽罷王翦之言,眉頭緊鎖。
不過,他心中卻也明白,戰場上的確需要將領臨機應變,不可拘泥於一紙命令。
然而——
他對蘇詡的才華亦是深信不疑,不願就此放棄。
因此說道,
“王翦,朕知你所言非虛。”
“但朕亦相信蘇詡之才,非同小可。”
“朕並非要你完全依計行事,而是希望你能聽取他的意見,權衡利弊,再做決斷。”
嬴政語氣稍緩,試圖說服王翦。
王翦聞言,也不再固執。
他並非不相信蘇詡的才華,
隻是戰場之上,他習慣於獨當一麵,不願他人乾涉。
但嬴政都將話說到這種份上了。
再拒絕就是不給嬴政麵子了。
於是,
他便說道,
“陛下,臣明白了。”
“臣會考慮蘇禦史的建議。”
“但最終的決策,臣依然會根據邊境情況來定奪。”
願意接受蘇詡的建議,但保留最終的決斷權。
這是他最後的讓步了。
當然,
若是圓滑一些。
他大可以滿口答應下來。
等離了鹹陽城,到了秦趙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