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外,寒風呼嘯,天地之間儘是一片蒼茫的銀白。嚴冬的到來讓整座古老的帝都顯得愈加冷冽,城牆上積雪未化,士兵們裹著厚厚的披風,嚴守城門。他們不知道,藏於大雪下的冰冷風暴,已經暗流洶湧,朝堂與權臣之間的角力愈演愈烈,危機四伏,仿佛一場巨大的變局正在逼近。
承天宮內,燭火長明,寒氣未曾驅散。武則天端坐在禦座上,身著一襲厚重的暗紅色龍袍,正靜靜聽著狄仁傑的彙報。狄仁傑麵容沉著,但語氣中透著一絲肅然:“娘娘,經過徹夜的審問,鄭太師終承認了他與吐蕃的勾結,也供出了一些朝中其他涉案之人的名字。這些名字牽扯甚廣,臣擔心若處理不當,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動蕩。”
武則天的目光冰冷而堅定,眉宇間透出一股無畏的氣勢。她將手中的卷宗輕輕放在桌案上,沉聲道:“朕早已預料到這一切,這些叛逆之徒竟然敢與外敵勾結,妄圖動搖我大唐的根基,無論他們地位多高、背景多深,朕都不會手軟。”
狄仁傑躬身拱手道:“娘娘英明。但娘娘,臣以為,在行動之前,我們還需謹慎行事。一旦牽連到大批朝中重臣,或許會激起更多不安的勢力,甚至波及到各地的安定。如今邊疆雖然暫時平息,但潛在的隱患並未徹底消除。”
武則天微微點頭,目光轉向殿外,清晨的陽光透過窗欞灑進殿內,將她的麵容映照得更加堅定:“狄卿,朕知道你心中的顧慮,但這次,朕絕不會退縮。大唐的安定,不容任何人威脅。這些人背叛了朝廷,背叛了天下百姓,朕絕不能容忍他們逍遙法外。”
就在此時,上官婉兒匆匆走進殿內,手中捧著一份急報,臉色顯得有些緊張。她朝武則天深深行了一禮,然後將急報呈上:“娘娘,邊疆來報,吐蕃殘部似有卷土重來的跡象。薛懷義將軍請求增援,以防敵軍再次入侵。”
武則天接過急報,仔細翻閱,眉頭逐漸皺起。她知道,邊疆的局勢始終是懸在大唐頭上的一把利劍,隻要吐蕃不死心,大唐的邊境就永無寧日。而如今朝堂內外尚未穩固,若此時邊疆再有變數,必將對她的統治帶來更大的挑戰。
她沉思片刻,隨後果斷地下令:“婉兒,你速傳朕旨意,調潼關守軍增援邊疆。同時,命李君羨協同薛懷義將軍,共同抵禦吐蕃殘部的進犯。務必做到滴水不漏,不能讓敵軍有半分可趁之機。”
上官婉兒領命退下,狄仁傑見狀,神色凝重地說道:“娘娘,如今內憂外患並存,臣懇請娘娘慎重考慮朝中整肅之事,或許可以先采取軟和的方式,以免兩線作戰,給敵人以可乘之機。”
武則天的目光漸漸淩厲,她緩緩站起身,走到大殿中央,冷冷地說道:“狄卿,正因為有內憂外患,朕才更要整肅朝綱。隻有將那些不忠之人清除,才能保證大唐的安定。若這些人繼續藏在暗處,朕的大唐就如同懸崖邊的孤城,隨時可能墜入深淵。”
狄仁傑聞言,隻得低下頭:“臣明白,必當儘力而為,輔助娘娘整頓朝堂。”
武則天微微頷首,隨後吩咐道:“狄卿,立即密查卷宗中提到的那些人,找出確鑿的證據,務必做到萬無一失。任何有嫌疑之人,都不可放過。”
狄仁傑領命退下,承天宮內一時恢複了寂靜,隻有燭火在微微搖曳。武則天靜靜站在禦座前,心中滿是思緒。這些年來,她經曆了無數次權力的較量和鬥爭,從不曾退縮。如今麵對這些內外夾擊的困境,她也絕不會示弱。她知道,這是一場生死攸關的賭局,她必須贏,且隻能贏。
夜幕再次降臨,長安城在寒冬的籠罩下顯得格外寂靜。武則天沒有入睡,而是獨自站在承天宮的高台上,俯瞰著整座城市。宮牆外的萬家燈火逐漸熄滅,隻有寥寥幾盞孤燈在寒風中搖曳。她的目光深邃,透過無儘的黑暗,似乎在尋找著前方的光明。
與此同時,在長安城的另一邊,裴炎與一眾心腹官員正在密議對策。他們已經收到了關於鄭太師和其他涉案之人的消息,裴炎深知,這一次的整肅行動,必將牽扯到朝中許多重臣,而這些重臣背後的勢力盤根錯節,稍有不慎便會引發軒然大波。
“諸位,此次鄭太師之事,事關重大,任何人都不可掉以輕心。”裴炎沉聲道,“娘娘的決心已定,我們必須全力配合,儘快找出更多的證據,將所有涉案之人一網打儘。否則,這些潛在的隱患遲早會成為大唐的禍患。”
一位官員憂慮地說道:“裴大人,鄭太師在朝中聲望甚高,他的落網已經讓不少人心生不安。若再進一步清查,恐怕會引起朝中大臣的恐慌,甚至可能導致局勢更加複雜化。”
裴炎目光一凜,冷冷道:“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要雷厲風行,不給任何人反應的機會。隻有一舉將他們的勢力連根拔起,才能真正讓朝堂恢複清明。娘娘的意誌不可違背,這是我們所有人的使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