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內,一場看似平靜的風暴已悄然醞釀,在這個千年古都中,政權更迭的暗流正湧動,隱秘的謀劃正在暗處進行。承天宮內,武則天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如炬,靜靜凝視著殿下眾臣。她知道,這不僅是一次權力的博弈,更是一場關乎大唐命運的天命之爭。
清晨的陽光透過高大的宮門灑落在殿內,映照出文武百官肅立的身影。今天,武則天要與朝中重臣商議鄭氏一案的最終處置。狄仁傑站於殿前,手中捧著厚厚的卷宗,神情肅穆,目光中流露出堅定的神色。旁邊的上官婉兒也神情冷峻,隱隱透著一股決然之意。
"狄愛卿,鄭氏之案調查進展如何?"武則天的聲音低沉而威嚴,她的目光掃過殿內,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壓。
狄仁傑上前一步,拱手道:“娘娘,鄭氏勾結江南餘黨,暗通吐蕃,企圖擾亂朝綱的證據已然確鑿。臣已秘密派人前往江南搜集了大量書信往來,證實鄭昌與吐蕃暗中勾結,妄圖利用外敵之力推翻娘娘的統治。臣認為,鄭氏之罪當株連九族,絕不能姑息!”
此話一出,滿朝文武一片寂靜,許多大臣低下頭,不敢正視武則天的目光。他們中不乏與鄭氏有私交者,如今鄭氏倒台,意味著接下來會有一連串的肅清行動,誰也無法保證自己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目標。
武則天聽罷,神情未見任何波動,她輕輕點頭,淡然道:“鄭氏之罪昭然若揭,朕決不會容許任何威脅到大唐江山的勢力存在。狄卿,你的意見朕非常認同,但這件事必須做得乾淨利落,不留後患。”
上官婉兒適時上前,低聲道:“娘娘,奴婢建議,除了依法懲處鄭氏一族,還應徹查其餘黨和相關聯的勢力,以確保朝堂內外的徹底穩定。”
武則天目光微凝,略帶思索地看了上官婉兒一眼,隨即緩緩點頭:“婉兒說得有理。此事就由你和狄仁傑聯手處理,務必徹底鏟除鄭氏的所有羽翼。張嘉貞,你負責監控長安的局勢,確保此次行動期間不會發生任何動亂。”
張嘉貞上前一步,拱手應道:“臣定不負娘娘所托,必將長安內外安穩妥當,不讓任何反叛之徒有機可乘。”
隨著武則天的旨意下達,長安城內風聲鶴唳,各大勳貴府邸紛紛加強防備,一些與鄭氏有牽連的權貴則陷入深深的不安與恐慌之中。與此同時,狄仁傑與上官婉兒已經開始密切合作,部署對鄭氏餘黨的肅清行動。
夜色漸深,長安城內靜謐而肅殺,天牢內,影煞的身影顯得更加瘦削。儘管經過數日的審訊,他依然咬緊牙關,沒有透露出絲毫有價值的信息。然而,狄仁傑明白,影煞的沉默背後,是對鄭氏的絕對忠誠,但這份忠誠在現實麵前脆弱得不堪一擊。
狄仁傑緩緩走進天牢,火把的光芒將他的影子拉得修長。他站在影煞麵前,靜靜凝視著他,語氣中不帶任何情感:“影煞,你不覺得你所效忠的鄭氏已經無路可退了嗎?武則天不會允許這樣的叛逆勢力存在,而你,難道要陪他們一起赴死?”
影煞抬頭,眼中仍帶著倔強的光芒:“你們不懂,鄭氏才是這大唐真正的希望,武則天隻是個奪權的女人,她不配!”
狄仁傑的目光冷峻,微微搖頭:“不論你如何看待,事實是你們已經失敗了。武則天登基以來,雖然有爭議,但她的決斷與魄力,令整個大唐安定繁榮。這一點,是你們鄭氏無法否認的。”
影煞冷笑一聲,轉過頭去不再說話。狄仁傑也不再多言,他知道,影煞這樣的人,內心有自己的堅持和信念,想要動搖他的決心,絕非言語所能做到。
“把他押下去,好生看管,絕不能讓他自儘。”狄仁傑對獄卒吩咐道,然後轉身離開天牢。他的腦海中已開始盤算下一步的行動,鄭氏的根基必須徹底鏟除,不能給他們任何死灰複燃的機會。
與此同時,承天宮內,武則天仍在燈下批閱奏章。上官婉兒靜立一旁,她能感覺到女皇的疲憊,但武則天的意誌如鐵,不容動搖。武則天放下手中的朱筆,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的夜空,輕聲道:“婉兒,江山易守難治,朕深知,這條路注定荊棘密布,但為了大唐的萬民,朕無所畏懼。”
上官婉兒低聲應道:“娘娘,奴婢等願與娘娘一起,掃清一切障礙,為大唐開辟新的天地。”
武則天微微一笑,眼中露出一絲柔和:“有你們在,朕便無所畏懼。鄭氏餘孽必須儘快肅清,否則,朝中那些蠢蠢欲動之人,恐怕還會有其他動作。”
就在這時,一名內侍急匆匆地走入殿中,跪下稟報道:“啟稟娘娘,江南傳來急報,發現了鄭氏餘黨的藏匿地點,他們正在秘密集結,似乎準備伺機反撲。”
武則天聞言,目光陡然淩厲,她站起身,冷冷道:“看來他們還未死心,朕絕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傳令狄仁傑、上官婉兒速來見朕,朕要親自布置對江南餘黨的剿滅行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