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存放登記處:】
1960年,
四九城,紅星小學。
紅磚院牆嶄新亮眼,青色瓦片腐朽古氣,灰白的洋灰地光溜溜,幾棵白楊樹半死不活,鬆柏老氣橫秋,依舊長青。
突然,寂靜的校園回蕩起金屬碰撞的敲擊聲。
“叮鈴鈴~”
“下課!”“起立!”
“老師再見!”
“老師再見!”
……
放學鈴聲響起,寂靜的校園瞬間熱鬨起來。吵鬨聲如同衝破大壩的洪流,一瞬間淹沒了整個校園。
“彆擠!彆擠!往後去!都往後去!你們堵著門兒我怎麼開啊?”
在一堆小土豆期待的目光中,學校緊閉的紅色鐵門被食堂胖婆婆打開。
紅星小學學前班的孩子們你爭我搶,魚貫而出,嘰嘰喳喳,擠出大門。
學前班,過幾年也可能會改名叫育紅班,是對孩子進行學前預教育的學習階段。
學前班教的東西並不多,學習壓力也不大,相比於小學,每天少兩節課。
因此,在一堆小土豆嘰嘰喳喳衝出校園的時候,一幫課間活動的一二年級小學生看著大門望眼欲穿,悶悶不樂。
建國十一年,如今的華夏和後世輕工業發達,產能過剩,服裝產品遠銷海外的大時代,相去甚遠。
國家為了獨立自主的目標,學習蘇聯,舉國之力,全力發展重工業。
反映到民眾身上,一群小土豆身上的衣服跟秋冬的天色一樣,灰撲撲的。
千篇一律的藍灰黑,藍色的中山裝,灰黑色的直筒褲,黑色的鞋子。
後世提起改開前的服飾,總是說“藍—灰—黑—綠”。
不過,現在“綠”含量還不高,要等到特殊時期,在那之後,華夏的服飾中,才會出現更多綠的元素。這些都是後話。
放學總是開心,一群四五歲的小孩子嘰嘰喳喳,像是放飛的麻雀,歡笑聲一片。
不過,陳澤卻高興不起來。
置身在一群小土豆中間,陳澤斜挎單肩包,扯了扯有些鬆垮的藍布衫,天氣已經轉冷,單薄的衣服,讓他感受到久違的寒冷。
皴紫的臉蛋,深邃的瞳孔,透露著不屬於這個年紀應有的成熟。
他臉上帶著無奈的小表情,嘴裡呢喃著:
“六十年代!時間有點早!好歹穿越到改開後啊!也好讓我早點買房,做個混吃等死的包租公!”
陳澤的記憶仿佛回到了九天前,2024年夏日的某個中午。
他正坐在自己家超市,牛肉蒜瓣花生米,刷著抖音玩傳奇,生活逍遙自在著呢。
突然,飛來橫禍,一輛大卡車徑直撞入超市收銀台。
粉身碎骨,血肉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