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月光,照耀在河畔的院子。
山林的風雪,呼嘯地敲打院子門窗。
喧鬨的知青院,漸漸陷入了寂靜,燈火的光明漸漸消失,院子最終與群山、村莊融於黑暗。
陳澤對晚上的事見怪不怪。
知青中的矛盾很多,男女矛盾,地域歧視,階級立場,性格矛盾,利益糾紛,新老矛盾。
其中,地域歧視最為明顯。
知青群體中存在著一個鄙視鏈。
滬爺鄙視京爺!
黑龍知青鄙視京爺!
吉遼知青鄙視京爺!
河肥知青鄙視京爺!
魯a知青鄙視京爺!
華北知青鄙視京爺!
就很怪!
京城來的知青居然會遭受排斥。
不奇怪!
不但遭受排斥,京城來的知青還會被其他地區知青揍。
這不是傳說,也不是什麼難以啟齒的秘密。
隻能說是,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前人砍樹後人罵娘!”
一切一切的源頭,都來自罪惡的老三屆。
老三屆是指1966屆、1967屆、1968屆三屆初、高中學生。
當時在中學的初、高中學生因特殊原因在學校的堆積,到1968年出現了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六屆中學生同年畢業的奇景,最終,這一批人被一同誌願下鄉,這就是老三屆的來曆。
這群人裡麵可是藏龍臥虎,每一個安生的主,裡麵的二代目多到一塊磚頭砸死仨人。
早些年還有很多關於這群人下鄉的有趣故事。
這批人下鄉以後,城裡是安寧了許多。
可是鄉下卻又亂了起來。
(以下純屬虛構,與現實無關,如有雷同,沒有雷同!)
據說有個知青被下放到了中原某省,一日夜裡,饑餓難耐,遂夥同幾人夜襲玉米地。幾次三番,屢教不改,當場抓獲。
後被拖至村大隊,欲對其進行批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