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的美利堅提前進入戰爭狀態,然而這回他們完全沒做好準備,再也不用施展“珍珠港海釣”技術,因為那條東洋魚不僅提前上鉤,甚至衝灘上岸,打得他們毫無還手之力。
一時間,美利堅各地到處都是征兵海報,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施展渾身解數忽悠年輕的男人走進軍營。
剛開始拍電影、出漫畫,大講對美利堅的愛。
然而這回的戰場可不是在大西洋彼岸的歐洲,而是近在眼前的西部甚至中部,每個人都深切體會到戰爭的氣息。
熱愛美利堅這類口號太過空泛,遠沒有實際利益有效。
於是,資本家們很快轉變方式,直擊年輕男人的軟肋。
先將之前設定好的戰爭津貼提高一倍,又花大價錢組織全國各地的年輕美女上街,看到健壯的年輕男人就熱情撲上去,隻要能將其拉進軍營登記入檔,就能拿到一筆不菲的傭金。
計件收費,當場支付,絕不拖欠!
如此操作,特殊行業從業者率先響應,因為幫軍隊征收一名士兵得到的傭金比她們每一單生意賺取的分成還要高!
全歸自己,沒有老板收割大頭,還可以享受到政府和軍隊史無前例的保護,簡直就是集美們夢寐以求的工作環境。
有這些人作為“鯰魚”,可想而知使用的說服手段有多麼“坦坦蕩蕩”。
所以大部分美利堅年輕人走進軍營的時候腿都是軟的,他們基本都是被拖進去的。
麵對已經侵入國土境內的東洋鬼子,美利堅的資本家們下了血本。
他們多少都知道一點東洋鬼子在華夏的作派,如今對方被趕出華夏,顯然更亟需補血,用腳指頭想都知道東洋鬼子會怎麼對他們這些人。
偏偏落榜美術生又在歐洲掀起大戰,美利堅的資本家發現自己逃無可逃,隻能硬拚下去。
如此危急關頭,臉麵算得了什麼?
於是乎,美利堅的年輕男人們有福了。
大街小巷到處都是衣著清涼的女人,那些年輕身材好的美少女身邊甚至圍滿了男人,一個個如饑似渴。
“蠢貨,這是要上戰場的,會要了你們的命!”
有清醒的人忍不住跳出來製止上頭的年輕男人,可哪知人家比他更清醒。
“上就上咯,要是沒人上戰場,要不了幾個月我們還是要麵對東洋鬼子,不如現在爽一把!”
“這種檔次的美女,平時你碰得到嗎?”
衣著破舊的老男人啞口無言,回想家裡脾氣暴躁的黃臉婆,再看向這些渾身洋溢著青春氣息的美少女,老男人都很心動,奈何年紀太大,無論哪一把槍都提不起來。
靠著挑戰年輕男人的軟肋,美利堅的征兵工作終於順利推進下去。
其實此時的美利堅還有另一場“征兵”,但不針對普通人,明確隻要擁有超能力的特殊人才。
這自然是接受菲爾·科爾森建議後,尼克·弗瑞搞出來的“變種人征集行動”。
這場“征兵”倒是沒搞出群魔亂舞的現象,但是開出的價碼隻高不低,除了大量錢財補貼外,還承諾為每一個人開發、強化超能力,並可以讓自己和家人享受到未來科技提供的醫療保障。
金錢的誘惑,力量的渴望,親情的羈絆,三管齊下的效果同樣驚人,不比“坦坦蕩蕩”的美女差。
紐約郊外,澤維爾莊園。
年僅十歲的查爾斯·澤維爾站在收音機前,仔細聽著裡麵播放的“征兵”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