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政事堂,值房中。
李綱、楊時、徐處仁和吳敏都很忙,各自都有事情做。
春耕忙完,各地官員的調整和任命很繁雜,要兼顧各方的利益。
尤其是陳東代表著趙桓,代天巡視地方,幾乎陳東每到一地,都會逗留許久,也會發現諸多的問題。
這是大宋的常態。
官員已經是貪腐成風,恣意妄為,官商勾結都是常態了。亦或者,許多官員整天遊山玩水,懶政不作為,沒事兒就去青樓喝花酒。
種種事情太多。
陳東的身邊有內殿直士兵,他調查了地方上的情況,撰寫奏折送回東京,趙桓得到消息後,轉手就交給政事堂處理。
每一次有消息來,李綱等人就忙得腳不沾地,因為每一個官員的處置,要商討罷官、問罪,及重新選官上任的事情。
除此外,開春後地方賦稅的減免,各地百姓徭役的征發,地方水利的興建,流民的安置,賊匪的討伐,還有千頭萬緒的雜事。
恰是如此,幾人非常忙。
尤其是金國的大軍即將南下入侵,大戰在即,糧草、器械和兵餉等各方麵的籌措,也壓得幾人喘不過氣。
楊時今年七十四了,年紀最大。
精力也不那麼好。
他處理完手中的事情,起身走了兩步,伸了個懶腰,歎息道“首輔,咱們政事堂才四個人,實在少了點。”
“依老夫看,可否向官家建議,增添一兩個人入政事堂呢?多一個人,多分擔點事情。目前的壓力太大了。”
“咱們一個個的,都不算年輕。”
楊時正色道“這樣點燈熬油的方式,難以長久。”
徐處仁雖然喜歡掄語,卻不是戀棧權位的人。一聽楊時的話,主動附和道“楊公的提議,在下同意。”
“首輔大人,咱們的人太少。”
“官家信任,放權政事堂處理全國的政務。加上官家勤政,對政事看得細抓得緊,每一樁事情,咱們都要細細處置。”
“單是靠我們,根本就無法應對了。”
徐處仁表態道“多一個宰相,也就多一個分擔壓力,我認為是極好的。”
吳敏笑道“我也沒什麼異議,全看首輔的。”
李綱心中思索著,點頭道“楊公的提議不錯,我沒有意見。等見了官家,我會提議增加人選的事情。”
恰在此時,一名侍從急匆匆進入,行禮道“諸位相公,宮中傳旨,官家召見。”
李綱臉上多了笑容,起身道“來得正好,咱們走。”
他帶著楊時、吳敏和徐處仁離開政事堂,往宮中去了。
一行人入宮進入大殿,齊齊向趙桓行禮。
趙桓吩咐人賜座,笑道“這段時間的事情多,諸公忙得腳不沾地。朕聽說,李公有好幾個晚上,都在政事堂歇息。身體才是乾事的本錢,要注意身體啊。”
李綱神色不變,謙虛道“官家器重,臣豈能辜負官家的厚望呢?”
楊時、吳敏和徐處仁也微笑著點頭。
一個個都說是本分職責。
這些人雖然累,卻有乾勁兒,心氣兒不一樣了。
不像趙佶當政時,蔡京、童貫等人當權,買官賣官橫行,奸佞之輩占據高位,黨同伐異,亂成了一鍋粥。
現在一切都欣欣向榮,眾人都倍加珍惜。
趙桓沒有急著談正事兒,和幾人談了些家常,話鋒一轉道“今天召你們入宮來議事,是還有件事要談一談。”
李綱正色道“請官家示下。”
趙桓說道“王宗濋擔任殿前都指揮使,朕打算讓他卸任,重新提拔一人擔任殿前都指揮使,你們可有人選?”
李綱眉頭一挑,仔細看了眼趙桓。
皇帝什麼意思?
一直以來,皇帝都在抬舉武將,重塑文武平衡,改變重文輕武的生態體係。現如今,卻要調走王宗濋,讓其他人執掌殿前司。
最重要的一點,皇帝提拔武將,一向是乾綱獨斷直接任命,今天竟然和他們商議。
太陽打西邊兒出來了嗎?
李綱和楊時等人目光一碰觸,各自有了想法,心中都活泛開了。如果安排一個文官去擔任殿前都指揮使,對文官是有大幫助。
李綱試探道“王指揮使要卸任,接任的人選是武將出身,還是文官出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