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莧陸夬夬,中行無咎。
像莧陸草一樣乾脆果斷,堅守正道,沒有災難。
莧陸具體是一種什麼草,我們無需過於糾結。
小草很薄,很脆,輕輕一掐就斷了。我們要像掐斷莧陸草一樣,乾脆果斷地做出選擇,堅守正道,不乾壞事,這樣做當然沒有災難。
宋高宗在位時期,南宋最正確最大的事應該是什麼?
抗金。
金兀術占領臨安後,追至明州城下的金軍隻有四千輕騎,被張俊重兵擊敗,死傷千餘人,取得一場小捷。雖然第二年正月,金軍卷土重來複仇時,張俊抵擋不住致使明州失陷,但南宋卻將明州小捷列為“十三處戰功”之首。這是因為自從金兵進犯中原後,宋軍屢戰屢敗,而從明州小捷開始,宋軍才漸現中興之勢。
公元1129年11月,韓世忠便為宋軍帶來第二次大勝。
其時,金兀術率十萬金軍南侵,自馬家渡(今安徽馬鞍山)突破長江天險。宋高宗急召眾將商議對策,張俊等人勸他逃往潭州,唯有韓世忠力主迎敵。南宋已丟失河北、河東、山東等地,如果再失掉江淮地區,還有何處可逃?
這句話打動了宋高宗,他任命韓世忠為浙西製置使,拒守鎮江。
韓世忠對戰金軍的這場戰役低開高走。金軍再次連破建康、臨安,逼使宋高宗逃往浙東,隨後在江南搶掠一番後退兵。韓世忠領軍在鎮江伏擊成功,幾乎生擒金兀術。
金兀術首次戰敗,為挽回顏麵,向韓世忠下戰書,約定日期在江中會戰。金軍為塞北騎兵,不習水戰,現在舍己之所長而與江南將士打水戰,差不多等於李逵遇上了浪裡白條張順,隻有挨打的份。
雙方水軍在金山腳下展開激戰,韓世忠的妻子、著名抗金女英雄梁紅玉親自為宋軍擂鼓助威,宋軍士氣倍增。金兀術接連吃了幾個敗仗,連女婿都被韓世忠活捉,這才醒過神來,率十萬金軍退入黃天蕩(今江蘇蘇州古城東部),準備渡江北逃。關於十萬這個數字,《金史》有不同意見,它的數字是四千。
在我看來,宋史的十萬有誇大嫌疑,而金史的四千也不儘不實,不如取一個中間數五萬左右,勉強算比較接近事實。
黃天蕩是長江中的一條斷港,已多年廢棄不用。韓世忠抓住良機率兵封鎖住出口,將金軍困於黃天蕩內進退無門。金兀術派人講和無果後,重金懸賞而得一良策。
原來黃天蕩內有一條淤塞不通的老鸛河,若挖通之後可直通秦淮河。金兀術聞言大喜,命人一夜之間開渠三十餘裡,挖通此河,企圖從水路逃生。不料途經牛頭山時,恰好撞見了殺神嶽飛,一頓猛攻之下,金兀術敗退回黃天蕩。
金兀術後無退路,前有追兵,窮途末路之際,又冒出一個漢奸獻策,教他們使用火箭集射宋軍船帆,燒毀宋軍戰艦無數,金軍乘勢追殺,終於衝出黃天蕩,渡過長江逃出生天。
關於韓世忠贏沒贏金軍,這是一樁公案。
首先,韓世忠認為自己沒贏。因此此戰過後,梁紅玉上奏彈劾丈夫失職,請朝廷加罪。
宋史也認為他輸了,宋軍既然讓金軍借火攻成功突圍,便是失敗。而金史認為金軍通過火攻幾乎全殲宋軍,隻有韓世忠得以身免,此為大勝。
但南宋朝野卻是另外一種看法。
有人認為,韓世忠以八千人圍困十萬金軍長達四十八天,就算不勝,雖敗猶榮。更多人認為此戰過後,金軍再也不敢輕易渡過長江,南宋半壁江山得以暫時保全,所以此戰堪稱黃天蕩大捷。總之,黃天蕩一戰給韓世忠帶來極大聲譽,朝野上下“知國有人,天下誦之。”宋高宗也表示非常振奮,進拜韓世忠為檢校少保、神武左軍都統製兼武成、感德二鎮節度使,梁紅玉也被加封為楊國夫人。
韓世忠在水路與金兀術展開激戰的時候,嶽飛正在陸路大展神威。
當金軍撤退至常州時,嶽飛恰好趕到,率軍截擊,四戰四捷,一直追襲到鎮江府。此戰過後,嶽飛驍勇善戰的名聲終於得到朝廷認可,他生平第一次得到皇帝詔令,命他配合韓世忠進擊金軍,並伺機收複建康。
金軍從黃天蕩突圍之後,嶽飛沿途追殺,使金兵橫屍十五餘裡。
隨後,嶽飛在建康南麵的牛頭山安營紮寨,以這裡為根據地連破金軍,斬首三千餘,俘虜千餘人,生擒金軍萬戶、千戶級軍官二十多名,一舉收複建康。
這是嶽家軍取得的第一次大勝。
此戰之後,嶽飛聲望漸隆,首次獲得入朝覲見宋高宗的機會。他奏請固收建康以拱護腹心,趙構深以為然,賜予他金帶和馬鞍。
不久,嶽飛遷武功大夫、昌州防禦使,任通、泰州鎮撫使兼泰州知州,正式成為宋朝高級將領。
同年8月,金兀術再次攻打重鎮楚州(今江蘇淮安),張俊和劉光世不敢出兵馳援,隻有嶽飛應詔奔赴前線。當時嶽飛還在劉光世部下,相當於隻用劉部的小部分兵力與金軍對戰,一月之內三戰三捷,斬殺了金軍七十多員大將。隻可惜嶽家軍隻有區區一萬人馬,且孤立無援,部隊後勤給養不夠,楚州還是被金軍攻陷。
隨後,金軍又出二十萬大兵,進犯通州(今江蘇南通)、泰州(今江蘇泰州)。劉光世再次違抗朝廷詔令,拒不出軍救援。嶽飛無奈,一邊率軍與金軍鏖戰,一邊掩護百姓南撤。嶽家軍且戰且退,渡江而過,駐兵江陰(今江蘇無錫江陰縣),與金軍隔江對峙。
公元1131年,朝廷將嶽家軍軍號定為神武副軍,任命嶽升為都統製。第二年,嶽飛以權知潭州兼權荊湖東路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出兵剿除活躍在兩湖地區的遊寇,收獲大將楊再興。
兩年後,嶽飛赴臨安覲見宋高宗,獲悉鎧甲、弓箭及禦書“精忠嶽飛”錦旗一麵。宋高宗任命嶽飛為鎮南軍承宣使,除江南西路舒、蘄州製置使。嶽家軍改號神武後軍,嶽飛為統製,隨著牛皋、董先、李道等部撥歸嶽家軍,嶽飛統帥的部隊第一次達到兩萬人以上規模。
公元1134年春,嶽飛上書奏請收複襄漢六郡,指出這是恢複中原的根本,得到支持。嶽飛以荊湖北路前沿統帥之職,出兵收複襄漢,而他曾經的上司,劉光世所部成為配合其軍事行動的增援部隊。
大軍開撥之前,宋高宗特彆叮囑嶽飛,嶽家軍隻以收複六郡為限,不得提兵北伐或試圖收複汴京,否則“雖立奇功,必加爾罰”。
嶽飛會謹遵聖命嗎?
喜歡跟著姓名學國學請大家收藏:跟著姓名學國學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