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日軍的渡河部隊再次遭遇了國軍的頑強阻擊。
板垣四郎緊緊注視著遠處的戰局:大軍渡河的進攻受到了暫時的挫折,接連兩次衝鋒,都被國軍擊退。
不過,他並沒有露出一絲慌亂的情緒,甚至沒有感到驚訝,臉上依舊保持著冷靜的表情。
陳望的“新一軍”,戰鬥力如何,板垣心裡是清楚的,他根本沒指望可以一輪衝鋒,就攻過沂河。
因此,他現在眼中流露出的是深思熟慮後的堅定,甚至可以說是對局勢,早有預料。
但此時,站在板垣四郎身旁的參謀長,看著指揮官的鎮定,語氣猶豫地試探道:
“閣下,支那軍的抵抗十分頑強,渡河的部隊已經有不少傷亡,是否要調整戰術?”
板垣的目光掃向地圖,沉默片刻後,他聲音低沉道:
“現在的局勢,完全如我所預料,支那軍的抵抗雖然很堅決,但不過是困獸之鬥而已。”
他輕輕敲了敲桌麵,得意道:
“陳望的指揮風格一向如此,他不會輕易撤退。我們的任務,是拖住他,讓他繼續在河西岸作戰,消耗他的兵力。”
板垣清楚,陳望一定會以退為進,但他的撤退絕不會輕率,必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部署。
而國軍撤退後,將會誘使他繼續追擊,這正是板垣所期待的。
正因為如此,板垣決定主動出擊,繼續施壓,迫使陳望做出錯誤的判斷,進而陷入自己精心設計的圈套。
“我們不能停下進攻。”
板垣四郎緩緩道:
“渡河部隊繼續強攻,增強火力壓力。即使前進緩慢,也要給支那軍形成一種持續的威脅,讓他們誤以為我們全力進攻。”
此話一出,參謀們默默點頭,迅速去傳達命令。
而板垣四郎的思維已經開始深入到下一階段的布局中。
他知道,強攻雖然能拖住陳望的部分主力,但並不是最終目標。
板垣四郎真正的目的,是誘使陳望將最後的預備部隊,投入河西陣地,從而為他在北線的進攻,掃清障礙。
他雖然對自己的謀劃充滿了信心,但依然不敢掉以輕心。
對於他來說,這場戰鬥不僅是一次軍事實力的較量,更是與陳望那個支那戰場天才之間的對決。
陳望的反應速度和戰略眼光,始終是戰局的最大變數!
“東南方向的片野旅團,繼續駐守,等待支那軍的進攻。”
想到這裡,板垣的語氣更加堅定:
“北線的部隊,暫時保持靜默。我不需要他們馬上進攻,需要的是他們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