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西線全麵反擊第十師團,日軍大本營下令撤退_我都俯瞰戰場了,你說我不懂指揮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同人動漫 > 我都俯瞰戰場了,你說我不懂指揮 > 第251章 西線全麵反擊第十師團,日軍大本營下令撤退

第251章 西線全麵反擊第十師團,日軍大本營下令撤退(1 / 1)

推荐阅读:

戰局果然如陳望所預料的那般發展,李仁命麾下各部全力出擊,湯部也不再猶豫,西線的國軍很快就取得了初步勝利。

在台莊一帶遭到重大打擊之後,日軍第十師團整體的戰鬥力已經嚴重削弱。

磯穀在接應出賴穀支隊的部分士兵後,整個第十師團隨即且戰且退,甚至可以說是直接潰逃了,台莊也不打了。

不過,國軍雖然在西線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但日軍第十師團依舊實力猶存,特彆是日空軍的支援和炮火優勢,給了他們一定的反擊之力。

西線的撤退過程中,日軍不斷組織空軍進行轟炸,國軍的追擊隊伍在行進過程中,遭遇了一波又一波的空中和炮火阻擊。

“司令,鬼子空中打擊越來越猛烈了!”王廉皺著眉頭,語氣急促地報告道:

“我們要不要暫時撤退,等待空軍支援?”

“不必了,立刻讓各部停止追擊!”湯伯目光銳利,冷靜地下令道:

“我們隻需要讓鬼子感覺到壓力就行了,他們現在正處於狼狽撤退之中,如果追得太狠,把他們逼急了,就適得其反了。”

“是!”指揮所內的眾人聞言,紛紛鬆了一口氣,立刻有參謀應聲下去傳達命令。

其實,無論是李仁,還是湯伯,亦或者是他們手下的軍官和參謀們,都不敢再深入追擊日軍。

畢竟,陳望打了那麼大的勝仗,三個師團都要被他打廢了,他都沒追擊,更何況是他們,隻是把第十師團逼退了就算是完成他們的戰略目標了。

而且,他們心知肚明,雖然日軍暫時敗退了,但作為精銳之一的第十師團,實力依然不容小覷。

國軍也並沒有足夠的空中和火力支援,想要徹底擊潰第十師團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不過,日軍也不可能一直依靠空中轟炸,日空軍本就疲於奔命,無法長時間維持大規模的打擊。

而國軍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必然要通過巧妙的戰術和布局,逐步逼迫日軍在後方的防線和補給線上崩潰。

與此同時,戰場東麵的臨沂城,陳望也收到了好幾份從西線傳來的捷報,知道了日軍第十師團雖未徹底瓦解,但已經失去了戰鬥力。

台莊一帶的戰鬥也因此宣告結束,日軍再無意繼續強攻,轉而選擇儘早撤離。

西線的捷報讓陳望心中大喜,不過,他同樣很清楚,這場勝利並不代表國軍在山東一線已經完全高枕無憂。

第十師團的撤退雖然標誌著暫時的勝利,但日軍仍有空軍支援,炮火優勢的特點讓他們在防線崩潰後仍然具備了一定的反擊能力。

如果沒有及時的戰術跟進,日軍的力量很快就會在彆的地方找回平衡。

李仁和湯伯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儘管日軍已經敗退,但他們並沒有輕易追擊。

畢竟,追擊的後果可能是無法預見的麻煩,甚至有可能遭遇更多的陷阱和突襲,況且現在敵人已經在空中支援和炮火優勢的掩護下逐步撤退了。

“日軍第十師團的撤退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心了,局勢依舊錯綜複雜,不容小覷。”陳望在聽取了參謀們的彙報後,沉聲說道:

“鬼子雖然撤退了,但他們並未完全崩潰,尤其是他們擁有的空軍支援和炮火優勢,使得他們有能力在撤退中持續打破我方的追擊。”

周品、胡璉和關麟等人都在一片認真地聆聽著,顯然他們也清楚當前敵我雙方的優劣勢,明白雖然國軍在此次戰鬥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日軍並不會輕易放棄華北的控製權。

“軍長,我們接下來該如何行動?”

周品率先開口道:

“鬼子現在雖然撤退了,但如果繼續向他們施加更大的壓力,他們遲早會在其他地方找到機會的!”

“陳軍長,我們應當抓住這個機會,配合湯司令他們繼續擴大戰果,儘量收複更多失地。”關麟目光看向陳望,直截了當地問道。

陳望迎著關麟的目光,微微一笑,點了點頭道:

“不錯,必須要乘勝追擊,但不是盲目追擊。收複呂縣隻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要抓住鬼子的軟肋,逼迫鬼子放棄對華北的控製!”

“可是,軍長。”胡璉聞言,略顯擔憂道:“敵人的空軍優勢和炮火支援不容小覷,我們必須要有更多的準備!”

“準備?”陳望嘴角微微揚起道:“我們的準備早就開始了,接下來的戰鬥,應該打的是敵人的士氣,逼迫敵人不敢再對我們發動正麵進攻。”

“沒錯,敵人有空軍支援,若我們貿然追擊,恐怕會被日軍從空中進行打擊。”

周品目光堅定,接過話頭說道:

“但如果我們能穩住戰局,再給予敵人壓力,他們的士氣將更為低落!”

陳望頗為讚賞地點了點頭,眼神變得更加堅定:

“既然敵人有後援,我們就不急於追擊,而是要從戰略上給予他們更大的威脅。”

“陳軍長,那您接下來的目標是什麼?”關麟急忙問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